数月后,葡萄牙使团抵达天津港(帝国新扩建的北方大港)。当他们换乘内河船只,沿着运河驶向汴梁时,沿途所见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无比的震撼。
宽阔平坦的水泥官道、往来如织的巨型漕船、运河两岸一望无际的肥沃农田、以及远方隐约可见的、冒着滚滚浓烟的巨大工场(神机坊下属的工厂)……这一切都展现出一个远超他们想象的、高度发达和组织严密的文明。
进入汴梁城,这种震撼达到了顶点。高耸的城墙、宏伟的宫殿、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市、衣着各色的人群(包括许多他们从未见过的种族)、以及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作为世界中心的自信心从容,都让这些来自欧洲的使者目瞪口呆。他们原本心中残存的一丝“蛮夷”的优越感,在此刻被击得粉碎。
葡萄牙使团被安排在鸿胪寺的番馆居住,受到了符合礼仪但绝不热情的接待。他们带来的礼物——自鸣钟、天文仪器、镶嵌着宝石的十字架、精美的羊毛挂毯等,被登记造册,送入皇宫。而他们迫切希望见到的华夏皇帝晁盖,却并未立刻召见他们。
晁盖在御书房内,听着狄仁杰和王阳明关于葡萄牙使团的汇报,嘴角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
“红毛番鬼,总算低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晁盖把玩着一件葡萄牙进贡的玻璃器皿,“让他们在汴梁多住些时日,好好看看我天朝上国的气象。也让我们的官员、工匠,有机会近距离看看这些西洋之物,摸摸他们的底细。”
“陛下圣明。”王阳明道,“西洋器物,确有其精巧之处,其天文历法、数学几何,亦有可借鉴之地。然,其人心性贪婪,宗教偏执,不可不防。此次使团入京,既是彰显国威,亦是窥探我朝虚实之机。”
“无妨。”晁盖摆摆手,“让他们看。朕正要让他们知道,何为天朝底蕴!传旨鸿胪寺,可安排他们参观神机坊外围工场、皇家学院格物院,但核心区域,严禁靠近。至于何时召见……等朕忙完秋收大典再说。”
晁盖有意晾一晾这些西方使者,既要磨掉他们最后的骄矜,也要为帝国消化南洋胜利果实、应对可能的新挑战争取时间。
葡萄牙使团的入京,标志着东西方两个伟大文明,在经历了最初的武装冲突后,第一次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在帝国的中心进行了正式的接触。一个全新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全球化时代,正伴随着西洋使团的到来,悄然揭开了序幕。而帝国的掌舵者晁盖,正冷静地注视着这一切,筹划着下一步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