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勉强可用的玻璃坯料,下一步就是将其加工成高精度的光学镜片。
这又是一个极其考验手艺的环节,研究所仅有的一台老式研磨机精度不够,且无法加工新型设计中的复杂曲面。
“看来,原型样机阶段,又得靠我们的‘手工精密加工’了。”秦念对身旁的张海洋他们苦笑,但眼神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她想起了那份来自空间的神秘奖励——【精密加工入门手册】。那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更像是一种烙印在肌肉记忆里的手感与心得。
她静下心来,将手册中关于基准面的建立、微观层面的力度控制、持续测量与反馈调整的核心要领,与自己超越时代的理论理解相融合,去繁就简,编写了一套简易却极具操作性的《镜片研磨手工操作规程》。
接下来,就是寻找能执行这套方法的人。
秦念开始在研究所和家属院里,悄悄寻找那些心灵手巧、沉得住气、有非凡耐心的人。
很快,一个特殊的“镜片研磨攻关小组”悄然成立。
组长自然是秦念,但核心成员却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包括之前在便民维修点展现出出色管理和学习能力的王秀芬,
以及另外两名平时沉默寡言、存在感不高,但做针线活在家属院里有口皆碑、以“细密匀净”着称的军嫂。
最让人惊讶的是,秦念还特意叫来了胆小的赵小梅。
赵小梅起初听到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找到秦念,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声音怯怯的:“念念姐,我……我能行吗?我连机器都没摸过,字也认得不多,这么精贵的玻璃片,万一让我弄坏了,可怎么得了……”
秦念拉着她坐下,语气温和而肯定:“小梅,别妄自菲薄。我相信你的手,可能比咱们所里那台老机器还要稳当。
你想想,你腌的酸菜,为什么每一根都恰到好处,爽脆可口?
你缝的衣裳针脚,为什么能又密又匀,结实耐穿?
那不仅仅是因为熟练,更是因为你手上有‘准头’,心里有‘分寸’,对细节的感知和控制,是一种天生的禀赋。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你的这种天赋,用在镜片打磨上。
放心,我会从头教起,一步一步带着大家,我们是一个团队,共同负责。”
秦念的鼓励,慢慢融化了赵小梅心中的冰封的胆怯。她看着秦念信任的眼神,用力点了点头。
研磨工作间设在研究所一个僻静的角落,窗户敞亮,确保光线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