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新的蓝图,“天眼”开眸!

秦念的描述,没有晦涩的术语列表,只有清晰震撼的目标、激动人心的远景和可感知的成效。办公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远处工地的施工声和几人有些粗重的呼吸声。

苏清河仿佛看到了毕生追求的科研效率的极致;

李文军脑中已经开始勾勒异构计算架构的细节;吴思远则对那“专家助手”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思考着如何实现“机器学习”这一核心。

“念念,你这格局……你这眼光……”苏清河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是极度的兴奋与认可,

“这是真正把算力从辅助科研的工具,提升到了支撑国家战略、赋能千行百业的国力基石的高度!好啊!太好了!

我这把老骨头,说什么也得跟着你再拼一把,看看咱们到底能把这基石打到多深、多牢!”

李文军用力点头,镜片后的目光充满了斗志:“秦工,方向明确了,剩下的就是干!异构架构的理论基础我们需要立刻深化,专用加速单元的指令集和微架构需要提前规划!”

吴思远也深吸一口气,开口道:“秦工,您提到的‘专家助手’系统,其核心在于让机器具备从数据和经验中学习、归纳并辅助决策的能力。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相对成熟的数学优化理论和模式识别领域入手,先搭建一个原型,在‘天眼’的算法优化和‘星河’自身的运维调优上先行试用。”

“这正是我想看到的!”秦念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团队的反应让她信心倍增,“这三个方向并非孤立,而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天眼’的需求牵引着‘星河’的进化,‘星河’的算力支撑着‘专家助手’的成长,而‘专家助手’又反过来优化‘天眼’的算法和‘星河’的效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就是我们‘星火’未来的技术闭环!”

“这只是我们初步确定的战略方向。”

秦念的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冷静与务实,“前路必定布满荆棘,需要我们凝心聚力,一步步去跋涉,一个个难关去攻克。

但今天,这个方向必须定下来,凝聚我们所有人的智慧和力量。”

仿佛是为了印证她的决心与国家的迫切期待,第二天,郑文渊便亲自来到秦念的办公室,脸色凝重而庄严,将一份标注着“绝密·特急”的红头文件,郑重地放在了她的桌上。

文件正式批准了“天眼”远程预警雷达系统一期工程(代号“守望者”)的立项。

更让秦念心头一凛的是,文件中明确指示:由“星火”技术应用研究所承担“天眼”系统核心信号处理与数据处理单元的研制任务,秦念同志担任该分系统总设计师。

与此同时,文件还附有一份“泰山”首长亲笔签发的、对西南前线大捷及“星河二号”成功的高度肯定与表彰令。

表彰令的措辞极其罕见,其中一句写道:“……‘星火’之光,已呈燎原之势。尔等以科技为剑,铸盾国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望再接再厉,为国家铸就更多‘定海神针’!”

“定海神针”!这四个字,如同洪钟大吕,在秦念心头震响。

这既是无上的荣光,肯定了他们过去的成绩;更是如山岳般沉重的责任,压在了她和她所领导的“星火”团队肩上。

郑文渊看着秦念,语重心长:“念念,总部把‘天眼’最核心的‘大脑’交给了我们,这是信任,也是考验。

‘泰山’首长的期望,你也看到了。下一步,怎么走,就看你们的了。”

秦念深吸一口气,拿起那份沉甸甸的立项文件,指尖感受到纸张的微凉,也感受到了其承载的分量。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墙上地图那个醒目的红圈,眼神锐利如出鞘之剑,坚定如磐石。

“请组织放心,‘星火’保证完成任务!”

她知道,一场关乎国家天空安全、比研发“星河二号”更加艰难、牵扯更广、意义更深远的史诗级攻坚,已经正式拉开了序幕。

而她,已然站在了这场攻坚战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