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师傅也戴上了老花镜,逐字逐句地看,看到描述调味试验过程的部分,他扶了扶镜框补充道:“这里说试了十几种配方,不太准确。光是大的配方方向调整,前前后后就不下二十次,小的微调更是数不过来。这得改改,显得咱们工作做得更扎实。”

王超立刻拿出笔,在稿子上认真记下这些细节。“好,百分之二十一,二十多次调整,我记下了。”他知道,在这些具体的数据和过程上越准确,发言就越有说服力,越能体现食品厂技术革新的真实和不易。三人又就几个关键的技术节点和产品开发初期的困难进行了讨论,确保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送走两位老师傅后,王超铺开新的稿纸,准备着手誊写最终定稿。刚蘸了墨水,厂办小李就敲门进来通报:“厂长,外面有位姓陈的同志找您,说是您的熟人,看样子像是从乡下来的。”

王超心中一动,立刻放下笔:“请他在小会客室稍等,我马上过去。”

他整理了一下衣领,快步走向会客室。推开门,只见一个穿着半旧粗布工装、戴着宽边草帽的中年人正背对着门口,安静地看着墙上的生产进度表。虽然打扮得像个普通农民,肤色也黝黑了不少,但王超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那熟悉的、略显清瘦的背影。

“陈叔?”王超快步上前,压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

陈守义闻声转过身,摘下草帽,露出那张饱经风霜却目光沉静的脸,他脸上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路过附近,顺道来看看王厂长。”他的眼神比之前更加深邃,透着一种经过风波洗礼后的沉稳与从容。

王超立刻会意,对跟在身后的小李吩咐道:“这是我一位远房长辈,从乡下来看我。你去忙吧,这里我来招待就行,别让人来打扰。”

“好的,厂长。”小李识趣地退了出去,并带上了门。

待脚步声远去,陈守义才轻轻舒了口气,在椅子上坐下,低声道:“前段时间风声紧,回乡下老家住了些日子,避避风头,最近看外面似乎平静了些,才回来看看。”

王超给他倒了一杯热茶,推过去:“您能平安回来就好。前段时间,我一直惦记着您的安危,但又不敢贸然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