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飘出阵阵香气,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时不时扒在厨房门口张望。
中午,周桂香在李秀兰母女的帮助下,用王超家带来的金枪鱼和牛肉,做了一顿前所未有的丰盛午餐。清蒸了一部分金枪鱼,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鲜美;又将一部分金枪鱼和牛肉一起,和着家里储存的萝卜、土豆炖了满满一大锅。浓郁的肉香和鱼香飘散在小小的院子里,引得左邻右舍都探头探脑。
吃饭的时候,几个孩子吃得头都不抬,小嘴油汪汪的。外公外婆牙口不好,但那炖得烂烂的鱼肉和牛肉,他们吃得格外香甜,连连说好吃。
“这鱼真嫩,入口即化,还没什么刺,太适合我们老人吃了。”外婆赞不绝口。
外公也点头:“是啊,这牛肉炖得烂乎,牙口不好也能吃。今天可算是开荤了!”
舅舅李建设更是就着香喷喷的肉菜,多喝了两杯散装白酒,脸上泛着红光,话也多了起来,不住地夸王超有本事,夸妹妹妹夫会教孩子。
“秀兰啊,你们真是养了个好儿子。”周桂香一边给孩子们夹菜,一边感慨,“不但自己有出息,还这么惦记着外婆家。我们这是沾了超儿的光啊!”
李秀兰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嫂子您别这么说,都是一家人。以前我们家困难的时候,你们也没少帮衬我们。”
王超看着外婆一家因为这点鱼肉而露出的满足和开心的笑容,看着表弟表妹们因为吃到美味而兴奋的样子,心里觉得特别踏实。这种能够帮助亲人、让他们也分享到生活改善带来的喜悦的感觉,比他自己赚了多少钱都让他高兴。
饭后,王超又详细问了外公外婆的身体状况,记下了他们需要的一些常用药,答应下次来的时候带过来。
临走时,外婆拉着李秀兰和王超的手,千叮万嘱,让他们以后别再这么破费,自己家里过好就行。但王超看得出来,老人眼里是含着泪花的,那是一种被惦记、被孝顺的幸福感。
“外婆,您就放心吧。我现在能挣钱了,以后会常来看您,给您和外公带好吃的。”王超轻声说。
外公站在一旁,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着笑容:“好孩子,你有这份心就行了。常来坐坐就好,不用每次都带东西。”
回去的路上,夕阳依旧温暖。李秀兰的心情明显很好,脚步都轻快了许多。她对王超说:“超儿,今天看你外婆舅舅他们那么高兴,妈这心里啊,比吃了蜜还甜。”
王建国也难得地开口道:“以后有机会,多照应着点你外婆家。”
王超点点头:“爸,妈,你们放心,我知道。咱们家好了,也不能忘了亲戚。”
他知道,这些物质的馈赠,不仅仅是改善伙食,更重要的是,它维系并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情感,也让母亲在娘家人面前,更有底气。这对于曾经因为贫穷,而可能承受过一些委屈的母亲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慰藉和补偿。
看着走在前面的,父母和姐姐弟弟妹妹,王超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他不仅要让自家的小日子红红火火,也要让身边的亲人,都能因为他的努力,而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第二十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