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山坳蛰伏养精锐,静待东风破敌营

战士红了眼圈:“旅座,俺这条命是您给的。等俺好了,还想跟着部队,哪怕是给弟兄们端茶倒水也行啊。”

“不止端茶倒水。”李明远拍了拍他的肩膀,“咱刚办了个‘教导队’,专门教新兵认字、学战术。你读过书,正好去当教员,把国军那边的阵地战经验教给弟兄们——这比端枪冲锋更重要。”

战士猛地坐起来,忘了腿上的疼:“真的?俺……俺能行吗?”

“咋不行?”林晓棠端着药盘走过来,笑着说,“昨天你给伤员讲怎么躲炮弹,说得比老兵还清楚,这就是本事。”

教导队设在山坳里的破庙里,三十多个教员里,一半是八路军的老兵,一半是国军的溃兵。他们白天一起编教材,晚上围着篝火讨论战术——八路军的教员讲游击战的“十六字诀”,国军的教员讲阵地战的“三段式射击”,谁也不藏私,连庙里的和尚都说:“以前听人说你们是对头,现在看,倒像是亲兄弟。”

这天傍晚,李明远正在教导队听课时,通信兵小张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里举着张电报:“旅座!总部来电,说……说欧洲那边打起来了!德国军队打到莫斯科城下了!”

李明远猛地站起来,电报在手里抖了抖。他知道,历史的车轮正在按原有的轨迹滚动——德国在欧洲得手,他的盟友日本,绝不会甘心只在亚洲小打小闹。

“小张,给总部回电。”他的声音异常冷静,“请求调拨一批无线电零件,咱要把各小队的电台升级,确保能接收远距离信号。另外,让采购队去趟北平,不惜代价买地图——要太平洋的,越详细越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张愣了愣:“太平洋?咱在晋省打仗,要那玩意儿干啥?”

“迟早用得上。”李明远望着窗外的群山,“小鬼子在中条山赢了,现在又看着德国在欧洲风光,肯定按捺不住。他们下一步要动的,恐怕不只是中国的土地。”

接下来的日子,云蒙山像座拧紧发条的钟,高速运转起来。

兵工厂的产量翻了一倍,新造的步枪堆到了溶洞门口,手榴弹的引线在阳光下晾成了瀑布。周先生甚至让人把缴获的日军装甲车拆了,用发动机改装出两辆“土坦克”——虽然装甲只有一指厚,却能在冲锋时挡子弹,战士们都叫它“铁壳子”。

练兵场的战术越来越复杂。早上练游击战的“麻雀战”,中午练阵地战的“反冲锋”,晚上还要学夜战的“摸哨技巧”。有次国军的教员教“集团冲锋”,八路军的老兵觉得太死板,当场吵了起来,最后李明远让人搭起沙盘,两边推演了半夜,才琢磨出“分散冲锋+火力掩护”的新战术,两边都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