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炮轰黑风口,锋芒初露亦知短
一、战前沙盘推演:一张网困死据点
黑风口据点像颗毒瘤,钉在云蒙山通往大同煤矿的咽喉要道上。炮楼群由主副三座炮楼组成,主炮楼高四层,钢筋混凝土浇筑,墙厚近一米,底层还连着地下暗堡;东西两侧的副炮楼稍矮,却各架着两挺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外围绕着三米高的铁丝网,铁丝网外埋着密密麻麻的地雷。
王铁柱在溶洞里的沙盘前,用树枝划出进攻路线:“主攻队由陈二牛的一营担任,带两门‘晋造一型’迫击炮、五具火箭筒,先敲掉东西副炮楼,再集中火力啃主炮楼;赵大山带游击队打援,在据点以北的狼牙关设伏,那里是日军援兵的必经之路,得把他们拖到天黑;三营作为预备队,藏在南侧的密林里,随时准备接应。”
周先生蹲在沙盘旁,指着主炮楼的地基:“这炮楼的墙角是应力集中点,迫击炮瞄准墙角轰,三发炮弹就能震裂墙体;火箭筒盯着射击孔打,尤其是重机枪巢,一发就能让它哑火。”他又叮嘱,“咱的迫击炮口径只有八十毫米,打这种厚墙得省着用,每发都得落在点子上。”
陈二牛在沙盘上插了面小红旗,标在副炮楼百米外的土坡上:“我带火箭筒小组摸到这儿,保准三发之内敲掉机枪巢。副炮楼一垮,主炮楼就成了没爪的螃蟹。”
赵大山则在狼牙关的位置摆了几块石头当障碍:“俺们在山口堆石头,把路堵一半,再埋上三十颗土炸药,日军的卡车过不去,步兵就得徒步爬山,正好给他们喂冷枪。”
出发前夜,各部队领到了新调配的武器。一营的迫击炮手王小虎摸着冰凉的炮管,把周先生画的弹道表揣进怀里——上面标着不同距离的仰角参数,这是他练了半个月才摸熟的“宝贝”。火箭筒手李铁蛋则给榴弹做了最后检查,这些新造的榴弹弹头加装了破甲钢芯,对付混凝土墙的威力又增了一成。
王铁柱站在洞口,看着战士们检查装备的身影,忽然喊住陈二牛:“记住,拿下据点就撤,别贪多。咱的炮能敲炮楼,却轰不动太原城的城墙,打完这仗,得让所有人都明白这点。”
二、破晓攻坚:迫击炮与火箭筒的协奏
凌晨四点,黑风口据点的哨兵正打盹,一营的战士们已经摸到了铁丝网外的玉米地。陈二牛打了个手势,爆破组的战士匍匐前进,用特制的铁钳剪断铁丝网,在雷区里小心翼翼地探出一条通道。
“目标:东副炮楼机枪巢,距离一百二十米!”王小虎的迫击炮架在土坡后,炮口微微上扬。他对着弹道表调整好仰角,装填手把炮弹塞进炮膛,“咚”的一声闷响,炮弹拖着弧线飞向夜空,精准地落在东副炮楼三层的机枪巢旁。
“轰隆!”爆炸的气浪掀飞了机枪护盾,日军机枪手被震得摔下楼。没等他们反应,李铁蛋的火箭筒已经开火,“嗖”的一声,榴弹钻进尚未修复的射击孔,副炮楼内顿时传出惨叫声,重机枪彻底哑了。
西副炮楼的日军想调转火力支援,却被三营的“铁扫帚”压得抬不起头。王小虎的第二发迫击炮弹接踵而至,这次瞄准的是西副炮楼的墙角,炮弹炸开,墙体应声裂出一道缝,碎石哗哗往下掉。
“冲!”陈二牛一挥手,战士们挺着半自动步枪,踩着爆破组开辟的通道冲进铁丝网。火箭筒小组紧随其后,对着西副炮楼的裂缝连续发射,三发榴弹下去,副炮楼的三层轰然坍塌,露出里面慌乱的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