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星图解析与归墟之引

“林枫,”秦墨看向我,眼神锐利,“你与铜镜的共鸣最深,刚才深度感应时,除了星图,有没有接收到其他信息?比如……意念碎片?能量频率的特定序列?”

我闭上眼睛,仔细回想刚才心神与星图接触时那玄而又玄的感觉。除了浩瀚的星辰大海,似乎……确实有一丝极其微弱、非图非文、更像是某种“感觉”或“意向”的信息流,如同清风拂过水面,难以捕捉。

“有一种……‘呼唤’的感觉……”我努力描述着那种模糊的感应,“很遥远,很微弱,但很……亲切。像是……回家。还有……一种‘等待’的意味。另外……”我皱紧眉头,捕捉着那一闪而逝的灵光,“当我的佛力扫过那个最大旋涡边缘时,转经筒似乎……异常活跃了一下,像是感应到了某种同源的气息?”

“同源气息?佛力?”陈骏猛地抓住关键,“难道指向青鸾本源之地的航路上,有与佛门相关的存在?或者说……当年炼制这面铜镜、留下星图的存在,与佛门有渊源?”

这个推测让线索更加扑朔迷离。慧觉居士是佛门大德,他的转经筒与这面可能指向青鸾源头的铜镜产生共鸣,这背后隐藏的因果,令人深思。

“尝试用不同的能量频率去刺激星图,尤其是佛力相关的波段!”李教授立刻下令,“同时,陈顾问,你立刻检索资料库所有关于‘归墟’、‘源点’以及佛经中涉及宇宙星海的记载,寻找可能关联的符号或描述!”

小主,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进入了废寝忘食的研究阶段。分析室内灯火通明,各种仪器全功率运转。我不断调整佛力的属性和频率,尝试与星图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陈骏则埋首于海量的古籍数据库,寻找蛛丝马迹。秦墨坐镇指挥,协调资源,应对总部偶尔的质询。

进展缓慢而艰难。星图蕴含的信息太过深奥,以人类目前的科技和认知水平,解读起来如同盲人摸象。好几次能量频率稍有偏差,就引起铜镜的剧烈排斥,甚至反噬,让我气血翻腾。陈骏那边也是大海捞针,相关记载支离破碎,真伪难辨。

直到第三天深夜,一次意外的尝试带来了突破。

当时,我正尝试模拟《撼龙经》中记载的一种极其古老、用于感应天地龙脉的“大地共鸣”频率,将这种频率融入佛力,缓缓注入铜镜。起初毫无反应,就在我准备放弃时——

嗡……!

铜镜突然发出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低沉浑厚的共鸣声!镜钮处的星图投影猛地扩张,原本清晰的星辰和能量流瞬间变得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三个极其复杂、由无数细微光点构成的、不断旋转变化的立体符文,缓缓浮现在星图航路的三个关键节点上方!

这三个符文,与现今所知任何文明的文字都截然不同,却散发着苍茫古老的气息,更蕴含着强大的空间波动!

“这是……坐标符文?!还是……启动跃迁的‘密码’?!”李教授激动得声音变了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