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堡垒”的建设工地上,轰鸣的机械声与人员的号子声交织,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在北方军区工程部队和基地幸存者的共同努力下,新的防御墙地基已经打下,临时研究所和居住区也已搭建完毕,虽然简陋,却充满了生机。
而最大的变化,来自于人。
正如林凡和徐婉所感知的那样,圣所最后的“净化”协议,如同一次对全球能量环境的强制性“刷新”和“提纯”。弥漫在空气中的能量不再像过去那样隐晦而难以捕捉,而是变得异常活跃和清晰,仿佛从浑浊的溪流变成了清澈见底、富含矿物的山泉。
这种变化,对进化者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首先感受到变化的是那四名军方进化者战士——岩犀、深瞳、铁幕、灵雀。他们在进行日常的能量控制训练时,惊喜地发现,凝聚和维持能量光球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顺畅!以往需要竭尽全力才能维持十分钟的稳定输出,现在仿佛呼吸般自然,甚至能尝试更复杂的能量形态变化。
“报告林顾问!我感觉…能量好像听话多了!”岩犀兴奋地向林凡汇报,手中一颗能量光球如同活物般上下翻飞,亮度恒定。
深瞳也点头:“感知范围扩大了近一倍,而且更加清晰,很多以前忽略的细微能量流动现在都能捕捉到。”
不仅是他俩,基地内所有登记在册的、以及之前未被发现的自然觉醒者,都感受到了自身能力的显着提升。修炼的速度更快,能量的操控更精细,甚至一些卡在瓶颈期许久的人,也纷纷实现了突破。
更令人惊喜的是,一些原本只是身体素质略优于常人的战士或研究人员,在这新的能量环境下,竟也开始出现了微弱的、初步的“异常显现”征兆!虽然远未达到觉醒的程度,但这无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趋势——进化的大门,似乎向更广泛的人群敞开了一丝缝隙。
陈雪立刻抓住了这一现象,牵头成立了“环境能量监测与适应性研究”小组,全天候监测全球能量背景场的细微变化,并尝试研究这种新环境对普通人的长期影响以及能否人为制造类似的“高能量环境”。
林凡和徐婉则成为了所有进化者最好的导师。他们结合自身经验和伊莎留下的零星知识,开始系统性地整理和编写《进化者基础训练手册》,从能量感知、控制到基础应用,为“方舟”计划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之中,阴影并未远离。
首先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发现。在清理圣所废墟,试图挖掘残留技术时,工程队发现了一些极其坚韧的、非金非石的黑色结构残骸。这些残骸上残留的能量签名,与圣所本身和“潘多拉”都截然不同,反而…与最早在“回响之间”感受到的、“虚空阴影”的气息有某种微弱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