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灾情的时候,供需关系被打破,粮食都会涨价,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当然,这里面不仅是因为供需关系,还有很多是商人在囤货,故意提高粮价。
这也是为什么商人被大众诟病的原因,这些商人逐利,根本视平民而不顾,只管自己赚钱,不在乎到底要饿死多少人。
“赈灾可不仅仅是粮食方面的支出。”朱泉说着,从位置上起身,来到苏言旁边,笑着将里面的折子拿了一份出来,“这些是赈灾人员雇佣的支出,还有修缮灾民临时安置住所的支出……”
杂七杂八列举出一大堆费用支出。
这些支出都详细记录在案。
也是他有恃无恐的底气。
每一项花费,都能找到去处,他根本不怕查,就算把这些账本拿到陛下那里,他也说得过去。
苏言看着那些条条框框,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这些记录虽然都比市场价略高,但是完全可以把锅甩给灾情物价不稳定。
每一样竟然都能找到对应花费的点。
这些人准备得很充分,根本没有留下什么把柄。
“不知苏大人还有何疑虑?”朱泉笑吟吟道。
“朱大人办事果然周全,在下佩服。”苏言也笑了。
想要从账目上找问题是不可能了,毕竟这些账目都对得上,哪怕钱款方面被这些人吃了,有这些账目在,闹到朝堂之上这些人依旧能够全身而退。
至于一锅粥重复煮这件事,只要这些人矢口否认,他也找不到什么证据。
而且那些灾民也只有口头之词,甚至他没有执意追问表现出善意的情况下,那妇人都不敢说朝廷的问题。
而且苏言不相信就朱泉这个地方县令,敢贪朝廷的赈灾款,他身后肯定还有朝堂高管在支持。
他们敢这么明目张胆做,就说明他们根本不怕这些。
“哈哈,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本官坐在这个位置上,自然要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朱泉朗笑一声。
然后看向那些士绅,笑道,“这次灾情多亏了刘恒这些士绅帮忙,如果没有他们,恐怕灾民比现在更难,下官斗胆为他们请功,请大人明鉴!”
“哈哈,朱大人谬赞了,我等只是尽一些微薄之力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是应该做的,我等虽不是官,但身为读书人都应该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