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粮帛动心,暗流再起

就在岳璃于险恶裂谷边艰难求生、寻找希望的同时,钓鱼城本部,凌岳面临的则是另一种形式的考验——人心的贪婪与政治的博弈。

渝州忠义军裨将王立返回后,定然将钓鱼城的“虚弱”与“价值”添油加醋地汇报给了其主张钰。果然,没过几天,又一队打着“忠义军”旗号的人马来到了钓鱼城外。

这一次,来的不再是几十人的探马,而是足足两百人的“劳军”队伍!由王立亲自带队,押运着二十辆大车,车上盖着苦布,看起来沉甸甸的。

“凌将军!别来无恙啊!”王立这次的笑容显得真诚了许多,但眼底的精明算计却丝毫未减,“我家张大王听闻将军此处艰难,心中实在过意不去,特命在下送来粮米五百石,盐二十担,布帛百匹,以示慰劳!还请将军笑纳!”

五百石粮食!二十担盐!百匹布!这对于正处于恢复期、物资匮乏的钓鱼城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营地的士兵和百姓听到这个消息,都忍不住骚动起来,眼中流露出渴望。

凌岳心中冷笑。张钰倒是好大手笔,也打得好算盘!这分明是以“劳军”为名,行“贿赂”和“试探”之实。如果收了,就等于承了张钰的情,默认了他的“老大”地位,以后恐怕就要受其掣肘,甚至被慢慢渗透。如果不收,不仅会寒了下面渴望物资的人心,也可能立刻激怒张钰,导致双方关系恶化。

张珏和苏婉清都面露忧色,看向凌岳。这是一个阳谋。

凌岳脸上却露出惊喜和感激的笑容:“张大王如此厚爱,凌某与全军将士,感激不尽!王将军一路辛苦,快请入营歇息!”他竟毫不犹豫地命令打开营门,接收了这批物资。

王立见状,脸上笑容更盛,心中鄙夷:果然,一看到粮食就软了!看来之前不过是强装硬气罢了。

物资入库,自然引发了军民的一片欢呼,对渝州“张大王”的印象也瞬间好了许多。凌岳则设下简单的宴席,招待王立及其手下军官。

席间,王立几杯酒下肚,开始有意无意地透露:“凌将军,不瞒您说,如今这四川地面,乱得很呐。朝廷远在天边,旨意难通。蒙古鞑子虽退,但虎视眈眈。各地豪强并起,互相倾轧…若无强援,单凭一城一地,难啊!”

他凑近一些,压低声音:“我家张大王,最是爱惜英雄。以将军之才,若能与我忠义军携手,共保川东。将来…呵呵,这四川是谁人的天下,还未可知呢!总比将军在此苦苦支撑,看朝廷脸色要强得多吧?”

图穷匕见。这是赤裸裸的招揽和诱惑,许以共同割据的前景。

凌岳故作沉吟,面露难色:“张大王美意,凌某心领。只是…我等毕竟是宋臣,守土抗虏乃本分。且军中将士来源不一,还需时间整饬…此事关乎重大,请容凌某细细思量,并与部下商议后再回复张大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