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同盟决议与无线电波

总镇府内,灯火通明,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凌岳麾下的核心班底——冉琎、苏婉清、岳璃、凌一、凌八,以及快马加鞭赶来的王坚心腹将领张珏,齐聚一堂,共同商议忽必烈招降之事。

凌岳将郝经带来的条件和自己的顾虑和盘托出。话音刚落,岳璃便第一个拍案而起,柳眉倒竖:“绝不能降!鞑子狼子野心,言而无信!今日许以高官厚禄,他日必定鸟尽弓藏!我等浴血奋战,为的是保家卫国,岂能向仇敌屈膝?!我岳璃宁死不降!”她情绪激动,家仇国恨瞬间涌上心头。

冉琎相对冷静,但态度同样坚决:“主公,岳将军所言极是。忽必烈此议,乃缓兵之计,意在分化瓦解,不战而屈人之兵。我等若降,则川蜀门户洞开,江南危矣。且主公身负…天命(他隐晦地指山海界),岂能久居人下?然则,直接拒绝,恐招致雷霆之怒,需谨慎应对。”

苏婉清则从现实角度分析:“忽必烈条件优厚,军中或难免有意志不坚者心动。且一旦开战,商路断绝,物资来源堪忧,军工生产恐受影响。”她担忧的是内部稳定和后勤压力。

凌一和凌八则一言不发,但冰冷的眼神表明,他们只听凌岳的命令,无论战降。

张珏代表王坚表态,语气铿锵:“凌将军,王都统制让末将转告:钓鱼城只有断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守将!合州军民,誓与夔州共存亡!忽必烈纵有百万大军,也休想让我等低头!至于那使者,王都统制已将其乱棍打出城外了!”

王坚的强硬态度,给了凌岳巨大的支持,也基本定下了基调。

凌岳环视众人,心中已有决断。他缓缓起身,声音沉静却充满力量:“诸位之意,我已明了。华夏之地,岂容胡虏宰割?我等奋战至今,非为高官厚禄,乃为存续文明火种,再造汉家山河!忽必烈纵有千军万马,也休想让我低头!”

“然,婉清所虑亦有道理。硬拼非是上策。我意:虚与委蛇,拖延时间!”

他详细阐述计划:“可回复郝经,就说我等愿考虑归附,但需大汗展现诚意,比如:先行退兵,归还所占襄阳等地;保证川蜀文武官爵、军队建制不变;需与临安朝廷达成和议等等…提出一些忽必烈短期内根本不可能答应的条件,与之周旋。”

“同时,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全力扩军备战!加速军工生产!整合同盟力量!我们要让忽必烈明白,川蜀不是一块肥肉,而是一块崩掉他牙的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