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长安地宫

“留下,生机渺茫。”李玄的声音如冰冷的流水,道出残酷的事实,“唯有行动,尚有一线可能。这条水脉纯净稳定,其源头与暗河相通,是这黑暗迷宫中唯一清晰的‘路标’。沿它前行,至少不会迷失在虚无的地底深渊。”他望向沐青璃,“沐姑娘,你…”

沐青璃挣扎着挪动了下身体,石化的腰部发出轻微的摩擦声。“水流能承托石身,反能省力……不必顾我。”她平静地说,银眸中闪过一丝坚定,“我能以微弱神识探路,助你们规避险处死角。”这已是她能提供的最大帮助。

决定已下。三人不再多言,将仅存的气力投入到最後的准备中。

他们尽可能地饮下蕴含丰沛生机的灵潭水,甘甜的泉水入喉,滋养着千疮百孔的身体。李玄用仅存的几片完整衣襟小心包裹了几枚散发着淡金色微光的奇异果实,贴身收藏。他又找到一节还算结实的、内部中空的野兽腿骨(可能是之前被水流冲入此地的遗骸),仔细清洗乾净,将其作为临时水囊,深深沉入潭底,装满了最核心区域的灵泉之水。这每一滴都弥足珍贵。

准备妥当。李玄深吸一口气,运转残存的地脉之力勉强护住心肺经脉,一矮身,率先钻入了那仅容一人匍匐的、狭窄冰冷的出水口!

刺骨的冰寒瞬间裹挟全身!水的压力和洞壁逼仄的空间,让每一次呼吸都异常艰难。纯净却冰冷的水流从四面八方挤压过来,像无数细小的冰针刺激着他的皮肤。後方,沐青璃在李玄的帮助下艰难地滑入水道,沉重的石化部分让她在狭小空间里更加难以控制姿态,但她努力调整重心,紧随其後。阿史德元镇最後一个钻入,庞大的躯体几乎将洞口塞满,他咬着牙忍受着伤口与冰冷水流接触的剧痛,动作笨拙却带着一股韧劲。

他们如同寄生在庞大地母躯干血管内的微小生灵,在绝对的黑暗中,沿着这条被纯净地脉灵机标记过的、蜿蜒曲折的生命线,向着未知的深处艰难潜行。

漫长而寂静的时间在黑暗中失去了意义,只有水流掠过耳膜的单调声音、肺脏压迫下的喘息、以及冰冷的岩壁不断摩擦躯体的触感提醒着他们的存在。水的压力、黑暗、狭窄,对心志的考验远超体能的消耗。期间数次,水流前方出现大小不一的岔路孔洞,如同巨兽张开的喉咙,喷吐着混浊的暗流。每当此时,李玄便停止前进,将【地脉视界】张到极限,仔细分辨几股水流中蕴含的细微气息——一股总是带着那股熟悉的、指向性的纯净能量标记。那是来自灵潭的气息,是他们唯一的道标。凭藉着这指引,加上沐青璃在关键岔口微微摇头或是点头,凝聚着仅存神识所指向的方向,他们一次次艰难却正确地选择了通往生机的道路。

不知跋涉了多久(或许是几个时辰,或许是一天一夜?),前方的水流阻力骤然减小!身体四周的逼仄感豁然开朗!

彷佛从狭窄的喉管进入了宽阔的食道!

他们浮出了水面!

水流依然冰凉,但那种刺骨的绝对寒冷减弱了,水中隐隐传来一股温暖的底蕴,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咸的硫磺气息。他们现在身处一条真正**浩瀚**的地下暗河之中!河道宽阔得惊人,如同黑暗中的地下长江,两侧是看不到顶的、高耸巍峨的花岗岩壁,如同史诗般沉默矗立。水流平缓却充满力量,带着沉甸甸的、万古沧桑的岁月气息,坚定地朝着同一个方向奔流。空旷的空间里回荡着水流自身的巨大轰鸣,远远近近还有水滴落入深渊的叮咚声,组成一首恢弘而神秘的地底交响。

“这条河……”李玄抹了一把脸上的水,声音在巨大的回音腔中显得格外飘渺,他的【地脉视界】全力感应着脚下这条伟大的水脉流向与更远方城市废墟的残留气息,“磅礴如龙,直通渭水……看这山岩走向、河道人工开凿的痕迹……”他触摸着附近岩壁上一些模糊但规整的人工雕琢轮廓,指尖感受着那深沉的历史沧桑感,“……这里极可能就是汉武开凿、隋帝扩建的……‘龙首渠’的遗迹核心所在!”龙首渠,引渭水入长安的血脉,承载着两代帝都兴衰的史诗。脚下的水流,曾是养育百万人口的命脉,如今却成了他们通往死敌心脏的隐秘通道。

得知方向正确,三人精神稍振。顺流而下成为了最节省体力的方式。他们努力维持着漂浮状态,随波逐流,让这条沉睡的地底巨龙,载着他们驶向目的地。

这段漂浮的旅程更为漫长而单调,但也更为宏大。巨大的钟乳石如史前巨兽的獠牙倒悬,有些石笋从河床拔地而起,直刺“天穹”。水下时有巨大阴影缓缓游过,不知是史前巨鱼的遗族还是其他奇特地底生物。空气中硫磺味与潮湿岩石气息始终萦绕。

时间流淌。渐渐地,两岸的岩壁形态开始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