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老匠人、落魄书生

一旁的陈褚闻言,开口道:“子毅此言差矣。《周礼》有云:‘月计岁会’,治理天下,岂能离开度支核算?圣贤亦言‘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而这‘正名’,离不开清晰准确的数目字!将账目理清,使赋税公平,物用其值,避免贪墨,此乃践行圣贤‘仁政’‘爱民’之实学,何来有负教诲?”

王审知点头补充:“陈先生说得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治国平天下’,光靠道德文章不够,需得将这天下的人、财、物都打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算术,便是打理清楚的工具。此间大有可为,绝非埋没人才。”

赵子毅怔怔地听着,只觉得一番新天地在眼前打开,胸中块垒顿消,深深一揖:“多谢大人、先生点拨!子毅愿往!必竭尽所能,厘清账目,不负所托!”

王审知又陆续问了几人,皆根据其特长安排了去处:有善于染布的老工匠被派往织造局研究新染料;有认得数百味草药的吴郎中(正是考核时那位)被请去协助格物堂医科整理药方、编纂防疫手册;甚至还有一个原本是小商贩、极擅与人打交道、记忆力超群的人,被安排去市舶司学习管理外贸货品登记。

最后,王审知对众人道:“诸位之才,并非无用,只是以往未被发现,未被善用。在我这里,不论出身,只问实学。有多大本事,便给你多大舞台!做出成绩,赏赐、升迁,绝无吝啬!但若有敷衍塞责、滥竽充数者,也休怪律法无情!”

众人听得心潮澎湃,齐声应道:“谨遵大人之命!”

散会后,赵子毅被领到度支司旁一间堆满账册的屋子里,看着那如山般的陈旧簿册,他非但不觉得头疼,反而涌起一股强烈的斗志。他挽起袖子,对负责带他的老吏道:“请从最早的一册开始,晚辈需先理清其记账法则。”

老吏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笑着摇摇头,又点点头:“年轻人,有干劲!好,这边来。”

而另一间屋里,孙老漆正对着一批新送来的生漆和颜料,两眼放光,对分配给他的两个年轻学徒道:“娃子们,看好了!这漆性如何,光看不行,得用手感,用鼻子闻!今天先教你们辨识最基本的几种漆料和配色!”

学徒们好奇又恭敬地围着他。

与此同时,崇正书院内,郑珏正与几位心腹门生品茗清谈。一位门生略带得意地禀报:“恩师,昨日文会之后,城中风气为之一清。不少寒门士子皆言,险些被那‘工招’蛊惑,幸得恩师点拨,方知守正持节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