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虽千万人

完了。

全完了。

皇帝发怒,百官弹劾,在这场大祸面前,殿下终究还是成了一个被推出来平息众怒的牺牲品。

“殿下……我们……”

茅元仪的声音都在发抖。

羽林卫的动作极快,几千名甲胄鲜明的士兵潮水一样涌来,他们拉起长长的警戒线,用撒满石灰的鹿角跟出鞘的钢刀,把这片几十万人的营地,彻底变成了一座与世隔绝的死亡牢笼。

王承恩处那个孤零零的身影,捏着嗓子,似乎是出于一丝怜悯,高声劝了一句:

“殿下,接旨吧。您是皇子,陛下正在气头上,您服个软,跟咱家回宫请罪。等陛下气消了,总有办法的。您非要留在这鬼地方,那可就是……找死了啊。”

这话,听在宋濂和茅元仪的耳中,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是啊殿下!”

宋濂爬上前,抓住萧济安的衣角,老泪纵横,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只要您还活着,一切就都还有希望!我们去求陛下,去求丞相!总有办法的!”

茅元仪也跪倒在地,这个刚刚还在工地上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此刻脸上只剩下绝望:

“殿下!您不能留在这里!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这几十万灾民,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大家都以为,萧济安会抗旨,或至少会争辩几句。

又或者,他会利用自己亲王的身份,强行冲出封锁线,逃回京城。

毕竟,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

然而,在所有人都唯恐避之不及时,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

他迎着太监和禁军或同情或鄙夷的目光,一步步走了过去。

他没有辩解,也没有哀求。

他只是平静的走到了那道由刀枪和石灰组成的警戒线前,对着那名太监,弯腰行了一礼。

“臣,萧济安,领旨。”

然后,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他缓缓的解下自己身上那件象征尊贵与权力的玄色亲王蟒袍,

又把那方代表督造司大权的官印,还有那块能先斩后奏的监察金牌,整整齐齐的放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