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金玉之声

林万骁略一思索,答道:“区分的关键在于‘三看’。一看动机,是为公还是为私;二看方式,是公开透明还是暗箱操作;三看后果,是促进发展还是谋取私利。比如,领导干部为企业发展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问题,这是‘亲’,是职责所在;但接受企业超出正常范围的吃请、礼品,甚至利益输送,这就是越界。核心在于坚守底线,阳光操作,把一切交往放在阳光下进行。”

小主,

随后,组织部的领导也提了一个问题:“你的论文对策建议部分提到要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能具体阐述一下吗?”

“好的领导。”林万骁点头,“比如,我们可以建立营商环境‘智慧监督’平台,整合工商、税务、电力、信贷等数据,对行政审批效率、政策兑现情况、企业投诉举报进行动态监测和智能分析。一旦发现某个环节异常超时、某个干部关联企业异常密集、或者某些优惠政策总是流向特定企业,系统就能自动预警,为精准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这既提高了监督效率,也对干部形成了有力震慑,促使其规范用权、高效服务。”

他的回答再次展现了将前沿技术与传统监督手段相结合的创新思维。

答辩时间结束。评委们相互低声交流了几句,然后由主评委总结:“林万骁同学的论文,选题新颖,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论证充分,论据扎实,尤其是结合自身实践,案例生动。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回答切中要害,表现出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好!”

这番评价极高。林万骁鞠躬致谢:“谢谢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当他走出答辩室时,候场的同学们都投来了关注的目光。从他平静却带着一丝自信的脸上,大家似乎都读出了结果。

最终成绩宣布,林万骁的论文获得了全班最高分,答辩表现也被评为优秀。

他的论文,特别是其中关于“亲清政商关系”的精准界定、关于“高质量发展必须与风险防控并行”的论述、以及关于运用科技手段强化监督的创新观点,给所有评委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份出色的结业论文副本,连同答辩评价,被第一时间呈送到了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欧锦年的案头。欧部长在翻阅时,目光在那些划线的精辟观点处停留了许久,尤其是“纪律不是发展的绊脚石,而是保驾护航的压舱石”这一句,他用红笔在旁边轻轻画了一个圈。

金玉之声,终入伯乐之耳。林万骁在党校的最后一课,交上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