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茨这次来南湘很轻松,据他说,已经和去其他国家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异了。
这几年来,他一直记得黄不凡的恩情,也很怀念自己的祖父埋骨富桥的事。更有心帮一帮富桥人,也算是继承了祖父的遗志。
弗茨的做法简单粗暴,给沂溪公社捐一笔款,前提是用于造福沂溪人民的事情。
在南湘省委的见证下,曹书记接受了一百万美元的捐款,决定全部当成富溪电子厂的扩建经费。
至此,富溪电子设备厂的股权构成也清晰了:沂溪公社和黄家湾大队,黄不凡个人三方。
黄不凡自己当然不会出面,全权交给高小鹰代理。一个前途无限的电子集团,正式开始了征程。
79年7月,是华安卫校第一批学生毕业的季节,两个班八十个学生,有六十多人主动留在了华安县。
仅仅沂溪医院,有刘伟方和罗德江两个兼职老师,还有南湘医学院借来的那些老师帮着说话,竟然分到了三十个人。
这是新鲜的血液,沂溪医院人手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于是,黄不凡又开始了第五次扩建的筹划。
这时候的沂溪公社,已经有了小城市的雏形。公社驻地有沂溪医院这个核心单位,配套的饭店和旅社就有五六家。
从这里去到香草溪,曾经的一大片旱田,已经有了好几家工厂。
富华茶厂,富华机械厂,电子厂,还有派出所和邮电局这些单位。
尤其是富华机械厂,在黄不凡的鼓动下,积累了自行车厂的经验,正在建设摩托车车间。
而朱总工也到处招揽人才,准备搞汽车技术积累。
一河之隔的黄家湾大队,还有一个目前最红火的水泥厂。
水泥厂这两年,因为赵国庆等骨干去上大学的缘故,厂里的管理者全部是他们培养的副手。
虽然赵国庆等人不会当甩手掌柜,但到底还是没有了前几年的迅猛。
黄不凡也不强求,虽然总是提醒孙建国等人注意督促,却也力求平稳为妥。
孙建国在潭州工学院混得风生水起,导师张老更是将他当成了关门弟子,恨不得把自己一生所学倾囊相授。
作为华夏闻名的建筑材料泰斗,张老看重的人,未来的前途肯定不可限量。
黄不凡有时候甚至在肚子里窃幸,幸好当时在知青们落难的时候,把他们‘哄骗’到了黄家湾,才能让他们不会心生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