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电视机生产

黄不凡哈哈笑着鼓励:“不错,这不就是学以致用么?别的同学要两年后才能实习,你们可比他们提前了太多……”

交代副手们几句,几个知青陪着黄不凡回了会议室,大概介绍了接下来准备要做的事。

黄不凡随手翻了翻:“我又不是你们的领导,和你们都是朋友关系,用不着向我汇报什么。

但作为朋友,我可以提醒你们一句,以前没有机会接触到教授,现在有机会了,一定不要放过你们那些老师,尽量从他们身上挖一些有用的东西回来。”

罗德江摸了摸头:“黄大哥,您还真是神仙,我们学校建筑材料方面的教授张老,对我还挺关注的呢。”

学生们开学报到的时候,自然有档案转过去,学校和老师可以从档案种了解到学生以前的经历。

罗德江和赵国庆这几个知青,都是常阳地区第二水泥厂的骨干,当然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

这些年来,那些老教授们受到打击,一直因为后继无人而痛心疾首。

如今发现了好苗子,自然会有心栽培。

黄不凡欣慰地点点头,和聪明人共事就是好。

赵国庆和罗德江这些人,能够不用别人提醒,就可以主动去学东西,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聊完了正事,黄不凡又问了他们生活上的事,有什么困难可以和自己说,尽可能帮你们去想办法。

黄不凡还主动问孙建国,别的同学还好,你们三个结了婚的,有没有觉得生活上不方便?要不要想办法给你们在外面找个宿舍之类的。

赵国庆马上反对:“我们去读书了,水泥厂还是继续发了工资的,再给我们搞宿舍就说不过去,真的不用了。”

这个年代的人,大家的思想觉悟确实很高。

水泥厂名义上是常阳地区第二水泥厂,但地区水泥厂没有任何的话语权,除去每年会拿走应有的分红之外就没事了。

可以说,这个水泥厂就是黄家湾大队的摇钱树,几个知青作为大功臣,如今又是去学习,那点工资不会舍不得。

曾大清明白这里面的原因,还眼巴巴地期待学生们毕业归来呢。

离开水泥厂回到医院,蒋小珍正在辅导美文写寒假作业。

母子俩分开有半年,虽然期间也经常在潭州见面,但都是来去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