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是很普通的育儿经,可对现在的农村女子来说,或许有人也知道不能太宠孩子,但还真说不出黄不凡这样有理有据的话。
几句话就把蒋小珍安抚好,又问了一下她最近的复习情况。黄不凡突然问道:
“小珍,如果哪一天真的又能考大学了,你想不想去试试?”
蒋小珍被丈夫这个问题问愣了:“怎么还有可能高考,不都是推荐上工农兵大学么?”
说完又不无黯然地说:“就算真有那么一天,孩子都这么大了,也不可能让我再去上学了吧……”
黄不凡很清楚,四年之后的第一次高考,最大的考生将近四十岁,蒋小珍到时候还不到30,就算有孩子又怎么样?
于是继续给他打气:“要我说,这高考肯定还是要有的,就看早晚了。
你看现在的中学生学的什么?《工基》和《农基》两本书成了教材,就算推荐去上大学,能力也会大受限制。
你们那一代高中生就不同,数理化好像样样俱全,还有专门的外语课,我记得你们学的还是英语吧。”
蒋小珍点点头:“我们是最后一届学英语的,之后就改成了俄语。”
夫妻俩聊了一阵,反正还有三四年时间。
黄不凡也只是先给蒋小珍打打预防针而已,让她心里产生那种意识,到时候就能事半功倍了。
第二天,依旧还是例行的查房。黄不凡却明显感觉到了不同。
尽管以前的刘伟方也兢兢业业,但总是没有现在那种主人翁精神。
看到如今的模样,黄不凡不由得又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
从住院部出来,各个科室都走了一遍,果然是老人新气象。除了黄德志似乎变化不大之外,其他科室都是更具精气神了。
正想着接下来怎么办时,黄家湾水泥厂的一台货车开了进来。
车刚刚挺稳,货箱里一个妇女就大声在喊:“不凡兄弟,快来救救你东强哥。”
黄不凡赶紧跑出来一看,货车上下来的是黄家湾的黄东强夫妻,开货车的正是他的儿子黄小亮。
黄小亮背着父亲朝黄不凡跑来:“凡叔,快给我爹瞧瞧。”
把他安排到了黄德志的诊室,这才问清楚,黄东强腰痛得直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