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毛书记要高升,唯一的要求

四点十分左右,地区水泥厂姚厂长满脸兴奋地敲门进来。还没落座就报喜:

“书记,您这些石头是哪里来的。?我们化验了两遍,他们的硅钙铁等含量,几乎和我们厂的水泥配方一样,只要随便调整一下就是现成的水泥原料啊。”

姚厂长说得泡沫横飞,毛书记非常高兴地站起来:

“老姚,你说的是真的?这么说,地区水泥厂质量上不去的老大难问题,有解决的希望了?”

姚厂长依旧那么大声:“是的,书记,有了这么好的原料,我可以保证,生产出来的水泥一定不比330差。”(当时着名的330水泥厂,后世葛洲坝工程都用上了)

毛书记这才把黄不凡介绍给姚厂长:“老姚,原料我给你找到了,这是华安县黄家湾公社的黄院长,石头样品是他们两兄弟带过来的。”

毛书记又笑了笑:“可是人家有心在当地开水泥厂,不愿意只给你供原料啊。再说了,全是石头,这么远运过来划不划算?”

姚厂长沉吟了一下:这里离华安还有一百多公里,没有水运确实不划算。

转过头对黄不凡说:“黄院长是吧,能不能带我去你们那里看看,我们需要系统地评估。如果论证可行,马上就可以在你们那里开个分厂。”

黄不凡大喜:如果地区水泥厂能接手,那自己就能省不少心了。既不用跑手续又不用担心被人说“资本主义尾巴”,设备和技术也都有,捡现成的便宜多好?

马上就握住姚厂长的手:“随时欢迎姚厂长去我们黄家湾考察。”

黄不凡也留了个心眼:没有直接答应姚厂长“开分厂”的说法,而是先把人家的胃口吊起来,到时候就有更大的腾挪空间了。

八十年代开始,水泥厂成了各个地方最红的那个仔,有钱买水泥还得找关系呢。

黄不凡更希望的是和地区水泥厂合伙,这样做才能把大队的利益最大化。如果只是给人家提供场地和原料,黄家湾的人也无法获得最大的利益,更无法保证持久性。

姚厂长应该是被水泥厂质量上不去的问题困扰了很久,当场就要连夜赶去。还是黄不凡拦住他:

“姚厂长,您也不要这么急。这样吧,我今晚赶回去,和大队的人商量一下,您明天上午过来,到了就能马上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