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为了稳妥起见,黄不凡还是不敢草率,拉着黄玉明上到山顶,然后又一路下来。
一边运起透视眼查看石山情况,每隔那么一段距离,就让黄玉明刨开土敲一块石头带上。
整座山查下来,竹篓里有了七八块石头样。可这还不算完,对面的页岩山也同样要取样。
一通忙活下来,两兄弟搞到四五点才出山回家。
黄不凡拿着那三四个不大不小的冬笋回了自己家,留给黄玉明满满一竹篓石头。
还不忘交代他:“按照石头上的记号分好,明天带去地区,只能请毛书记帮忙。”
回到家,蒋小珍看着她手里那四个笋子,噗嗤一声就笑了:“你们两兄弟真是挖笋子的高手,够我吃一段时间了……”
黄不凡不好意思地说道:“你可别小看这四个笋子,你老公我可是爬完了两座山呢。别说了,腿都要断了……”
惹得蒋小珍既好气更好笑,不过心里倒是对丈夫更多了些感激,赶紧给他找衣服洗澡。
第二天回到卫生院上班,一整天里,黄不凡基本都是坐在那里没动。没办法,两条腿实在太酸痛了。
没料到快下班准备回家的时候,邮政所得邮递员老李竟然送来一封信。
黄不凡很纳闷,难道是美娟给自己写的?除了她,自己几乎没有会写信的朋友啊。
接过来一看,地址写的是西山峰农场,马上就想到那几个知青,估计是孙建国那小子写的。
果然,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真的是孙建国写过来的信。
信里再次感谢了黄不凡的救“肚”之恩,更多还是感激送的那两百斤大米,暂缓了知青们的燃眉之急。
于是因祸得福,自己在知青群体里有了不小的影响力。这也是自己从北湖老家来南湘后,最受身边的人重视的时候。
孙建国还在信中说,现在西山峰农场的生产劳动几乎停滞。领导们为了不饿死人,对知青的管理也放松了许多。
孙建国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都在透露一丝信息,有没有机会让他们找口饭吃。
黄不凡也很无奈,自己这里是卫生院,还真用不上孙建国他们。如果是学校什么的,或许可以让他们代个课,只要管饭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