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后,立刻有人端了茶水进来。黄不凡留意到,这泡茶的年轻人,竟然就是刚才挨训里的一个。
黎老兴致勃勃很是健谈,没几句话就说到了专业上来了:
“小黄,我比你痴长几岁,这么称呼你不见怪吧?有个困扰很久的疑问,今天想向你请教一下。”
黄不凡赶紧谦虚:“黎老,您才是我们华夏的中医泰斗,小子何德何能,当得起您这样的称呼,还是请您多训导。”
黎老也不纠缠:“学无止境,达者为师,但我们也不必拘泥于名分。
我的困扰是,内经说“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后人归纳为“形神俱备之说”。
我也一直主张“脾胃为后天之本”,但内经以心藏神为君主之官,脾主形而充肌肉四肢。
那么我的疑惑来了:形神俱备的说法,到底是主形的脾重要,还是主神的心重要?”
黄不凡一直安静地听着,等黎老说完,心里已经组织好了语言:
“黎老,我发表一些自己的愚见,只能供您参考,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海涵。
肝心脾肺肾五脏,对我们个体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一定要强调心和脾或者其他脏腑哪个更重要,可能也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难题。
我个人的见解,我们不能把脏腑孤立去看,而更应该将其视同一个整体。
只不过在功能体现上,因为脾主饮食运化,老百姓的俗话都说“民以食为天”,大家的感知会更清晰更频繁一些。
而主神志的心,从五行来说,火生土,它也是脾这个土脏的母脏,历代中医大家,不是也有温阳生土之说吗?
所以我认为,在临床诊治方面,我们着重从脾胃入手是没有问题的,但同时也应该掌握其他脏腑和脾之间的实际情况。
火不及则添火,湿过则利湿,看上去似乎偏离了“脾为后天之本”之说,但目的却都是为了健脾之运,不正是殊途同归吗?”
黄不凡侃侃而谈,黎老则边听边思考。黄不凡说完,他也还沉浸在思索中。
过了四五分钟才回过神来,更加兴奋地拉住黄不凡的手:
“小黄,今天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我走入误区了,多谢你的指点!”
黎老说得非常真诚,弄得黄不凡赶紧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