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激动地上传了自己基于旧协议修改的变体代码,分享它如何在自己的电脑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回响”;有人讲述了自己误触某个废弃端口,竟听到一段陌生人梦呓的奇遇。
其中最热门的一条评论写道:“我们都以为我们在使用系统,现在看来,或许系统也在学习我们该如何呼吸。”
当线上世界因“复活”而狂欢时,一场真正的暴雨突袭了江畔。
狂风裹挟着豆大的雨点,狠狠砸向那座已经成为城市地标的“声音接力角”初代纪念碑。
在一声沉闷的巨响后,纪念碑的金属支架发生倾斜,部分外壳受损,核心的话筒装置也暴露在风雨中,岌岌可危。
应急管理部门迅速反应,拉起警戒线,准备连夜对纪念碑进行拆除维修。
然而,他们的工程车却被一群自发赶来的市民拦住了。
他们什么也没喊,只是撑着伞,默默地在警戒线外围成一个不规整的圆圈。
接着,一个、两个、十几个……人们开始轮流上前,隔着警戒线,对着那个已经损坏、不再能发出声音的话筒低声诉说。
雨声太大,没人听得清他们在说什么。
但那执着的姿态,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祷告。
这个画面被路人拍下,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标题大多耸人听闻——《圣地崩塌》《一个时代的落幕》。
苏霓在深夜看到这些视频时,只是淡淡一笑。
然而到了凌晨四点,当暴雨渐歇,城市最为寂静的时刻,她却独自一人撑着伞,悄然出现在了现场。
她没有参与围观,也避开了所有可能出现的镜头,只是像个普通的夜归人,走到了纪念碑的残骸旁。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她从随身的旧皮包里,摸出了一枚外壳已经磨损的老旧电池,熟练地撬开话筒底座一个隐秘的盖子,将它放了进去。
那正是她早年主持直播时,为了以防万一,永远会随身携带的备用电源。
做完这一切,她没有丝毫留恋,转身便汇入黎明前的黑暗中。
就在她转身离去的那一刻,身后那个饱经风雨、早已沉默的话筒里,忽然传来一阵极其微弱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电流声。
滋……
那声音断断续续,仿佛一句未完的问候,又像一个沉睡许久的生命,正艰难地睁开双眼。
远在千里之外,正在整理十年巡访笔记的林晚,忽然停下了笔。
她看着电脑屏幕上那段市民围住破损纪念碑的视频,又想起了草原上那场随风而逝的歌谣。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击中了她。
她猛地转过头,望向身后那排装满了原始录音备份的硬盘阵列。
那些被她视若珍宝、记录了无数真实心声的数据,在这一刻,仿佛变成了无数沉重的枷锁。
她第一次感到,自己引以为傲的不是一个宝藏的守护者,而更像一个巨大陵墓的看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