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人走在回“皮一厂”的路上,骂骂咧咧。
“妈的!老赵这厮,忒不给面子!”
“就是哩!”驴大宝在一旁帮腔,“那老赵头,脸黑的跟锅底似的,俺看着都怕哩!”
“还说什么老子影响他考核?!势利眼!”
“就是哩!就是哩!”
“......”
两人一路走,一路吐槽,引的路人纷纷侧目。
好在两人遮了面,做了伪装,没有引起轰动。
这些日子,因着“皮货一厂”的崛起,黑蛮镇可谓旧貌换新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街上南来北往的客商摩肩接踵,各地方言此起彼伏。
镇中客栈早已爆满,后来者只能找犄角旮旯搭帐篷。
人流汇聚,带动了其他行当。
什么饭馆酒肆,卖艺的、算命的、代写书信的也都生意兴隆。
整个镇子透出一股蓬勃生气。
百姓们脸上多了笑,见面打招呼,三句不离“共主恩德”、“厂子红火”。
此外,陈大全也没忘整顿镇风。
他勒令曾阿大废除了集市上“价格谈不拢就打架”的陋习。
改为更“文明”的解决方式:互相弹脑瓜崩,受不了喊疼认输!
于是,这些天在街面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商贩,顶一脑袋包,龇牙咧嘴的谈生意。
......
陈大全和驴大宝骂累了,也走到了“皮一厂”大门前。
只见门前车水马龙,排队等待进厂送货、拉货的马车蜿蜒曲折,足足排出去三里地。
厂子生意之红火,可见一斑。
如今“皮货一厂”出产的皮子,因品质稳定、价格公道,已然形成了品牌效应。
外地的下游商号,许多都指名要“皮一厂”的货。
陈驴看前门围的水泄不通,便默契绕到厂子后方,准备从后门溜进去。
他俩在黑蛮镇的住处,就是厂里的单间宿舍。
后门位置偏僻,门扇也小。
然而此刻,这小门外竟也围了十几个小商贾。
他们正趴在保卫室的小窗口前,七嘴八舌的说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