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鼎记】

双生魂记 山海云夕 11649 字 3个月前

【完了,这个问题怎么回答?说大清会灭亡吗?】

【雍正会不会以为他们在诅咒大清,把他们砍了?】

【快转移话题啊!别傻站着】

铁蛋突然开口道:“皇上,历史的走向是由无数人的选择决定的,未来并非一成不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醒您防范眼前的危机。”

雍正沉默了很久,缓缓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朕活在当下,只需做好眼前的事即可。”他看向李德全,“给这两位客人安排住处,没有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打扰。”

阿楚和晏辰松了一口气,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隆科多却不甘心地看着他们,眼神中充满了怨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接下来的几天,阿楚和晏辰被安排在皇宫的一处偏殿居住,虽然行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总算安全了,雍正每天都会召见他们,询问一些关于未来的事情,尤其是新政推行的效果。

“摊丁入亩在未来真的能成功吗?”雍正看着手中的奏折,眉头紧锁,“现在反对的声音很大,很多士绅都在抵制。”

“是的,皇上。”晏辰肯定地回答,“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按土地多少征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虽然短期内会遭到士绅的反对,但从长远来看,是非常有益的。”

阿楚补充道:“我们那里的历史资料显示,到了乾隆年间,国库的存银比康熙时期增加了近一倍,这其中摊丁入亩功不可没。”

雍正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有你们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几天后,江南传来急报,盐商果然罢市了,百姓们买不到盐,人心惶惶,已经出现了小规模的骚乱。

雍正立刻召集大臣商议对策,隆科多趁机发难,“皇上,依老臣看,不如先暂停摊丁入亩,安抚盐商,等稳定了民心再说。”

“不行!”雍正断然拒绝,“新政是朕的心血,绝不能半途而废。”

张廷玉站出来说道:“皇上,臣认为可以派一位得力的大臣前往江南,查处带头罢市的盐商,同时调拨官盐平价出售,以解燃眉之急。”

雍正点了点头,“张卿说得有理,但派谁去合适呢?”

就在这时,阿楚突然开口道:“皇上,臣推荐李卫。”

雍正愣了一下,“李卫?他只是个从五品的户部郎中,能担此重任吗?”

“皇上,李卫虽然出身不高,但为官清廉,办事能力极强,而且他一直支持新政,是最合适的人选。”晏辰解释道,“在我们那个时代,李卫是雍正朝有名的能臣,深受百姓爱戴。”

雍正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就依你们所言,传旨,任命李卫为江南盐运使,即刻前往江南查办此事。”

隆科多听到这个任命,脸色更加难看,但又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只能悻悻地闭上了嘴。

李卫果然不负众望,他到了江南后,雷厉风行,很快就查处了几个带头罢市的盐商,将他们的家产充公,同时开放官盐库,平价出售食盐,百姓们的情绪很快就稳定了下来,盐商罢市的风波也随之平息。

消息传到京城,雍正非常高兴,对阿楚和晏辰更加信任,甚至让他们参与到新政的讨论中来。

然而,八爷党的余党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又开始策划新的阴谋,这次的目标是年羹尧。

铁蛋截获了一封胤禩写给年羹尧的密信,信中说雍正已经对他产生了猜忌,准备削夺他的兵权,让他早日起兵反叛。

“年羹尧会相信吗?”阿楚看着密信的内容,有些担心。

“不好说,年羹尧本来就居功自傲,和雍正之间已经有了嫌隙,这封信很可能会让他心生反意。”晏辰眉头紧锁,“必须想办法阻止他。”

雍正得知此事后,也是忧心忡忡,“年羹尧手握重兵,如果他真的反叛,西北的局势将不堪设想。”

“皇上,不如召年羹尧回京述职,趁机夺了他的兵权?”张廷玉建议道。

雍正摇了摇头,“如果他心存反意,召他回京只会逼他立刻动手,到时候更麻烦。”

阿楚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皇上,我们可以伪造一封年羹尧写给您的效忠信,故意让八爷党的人截获,让他们以为年羹尧已经投靠了您,这样他们就不会再拉拢他了。”

“这倒是个好主意。”雍正眼前一亮,“但如何让八爷党的人相信呢?”

“交给我们吧。”晏辰自信地说道,“铁蛋可以模仿年羹尧的笔迹,写出这封信,然后我们再想办法让隆科多的人得到它。”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隆科多果然截获了那封伪造的效忠信,他立刻交给了胤禩,胤禩看到信后,果然对年羹尧产生了怀疑,不再与他联系。

年羹尧没有收到八爷党的消息,又看到雍正对他依旧信任,心中的疑虑渐渐打消,继续在西北安心平叛,准噶尔部的入侵计划也因此破产。

八爷党的阴谋接连受挫,胤禩等人变得越来越急躁,他们决定铤而走险,在雍正前往天坛祭天的时候发动政变。

铁蛋通过监听隆科多的通讯,得知了他们的计划,立刻报告给了雍正,“皇上,八爷党计划在祭天途中埋伏杀手,同时让隆科多在宫中策应,控制紫禁城。”

雍正的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们好大的胆子!竟敢在祭天的时候动手!”

“皇上,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晏辰建议道,“可以让李卫从江南调一部分兵马回京,暗中部署在祭天路线的周围,同时加强宫中的防御,防止隆科多作乱。”

雍正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刻秘密传旨给李卫,让他调兵回京,同时命张廷玉加强宫中的守卫,尤其是养心殿和乾清宫等重要场所。

小主,

祭天的日子到了,雍正乘坐着銮驾,沿着预定的路线前往天坛,街道两旁站满了百姓,看起来一片祥和,但阿楚和晏辰知道,危险正在悄然逼近。

铁蛋时刻监测着周围的动静,突然提醒道:“检测到大量可疑人员,在前方的胡同里埋伏,大约有两百人。”

晏辰立刻对旁边的侍卫统领说道:“通知下去,前方有埋伏,准备战斗!”

侍卫统领虽然有些怀疑,但还是按照吩咐做了,片刻之后,胡同里果然冲出了一群手持刀枪的杀手,他们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却个个身手矫健,显然是训练有素的死士。

双方立刻展开了激战,李卫调来的兵马也及时赶到,加入了战斗,杀手们虽然凶悍,但终究寡不敌众,很快就被消灭了。

隆科多在宫中得知政变失败的消息,知道大势已去,想要逃跑,却被张廷玉早已安排好的侍卫堵在了府里,束手就擒。

胤禩和胤禟得知消息后,彻底绝望了,他们在家中服毒自尽,胤禵因为被软禁,没有参与政变,得以保全性命,但也被终身圈禁。

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就这样在阿楚和晏辰的帮助下被成功粉碎了,雍正的皇位终于稳固下来,新政也得以顺利推行。

这天,雍正在养心殿召见了阿楚和晏辰,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容,“多亏了你们,大清才得以渡过这次危机,朕该如何感谢你们呢?”

“皇上,我们不需要什么赏赐,只希望能尽快回到自己的时代。”阿楚说道。

雍正点了点头,“朕明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们准备什么时候走?”

“等看到新政在全国顺利推行,我们就走。”晏辰回答道。

接下来的几年里,阿楚和晏辰一直留在清朝,见证了雍正推行新政的过程,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改土归流等政策的实施,虽然遇到了很多阻力,但在雍正的坚决推行下,最终都取得了成功,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百姓的生活也渐渐改善。

看着大清逐渐走向繁荣,阿楚和晏辰知道,是时候离开了,他们再次来到养心殿,向雍正辞行。

雍正看着他们,眼中充满了不舍,“你们真的要走了吗?”

“是的,皇上,我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阿楚说道,“希望您能继续推行新政,让大清越来越强大。”

雍正点了点头,“朕会的,你们放心吧。”他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递给晏辰,“这是朕的贴身玉佩,就送给你们留作纪念吧,希望你们能记住,在几百年前的大清,有一个皇帝感谢你们的帮助。”

晏辰接过玉佩,郑重地说了声谢谢,“皇上保重。”

阿楚打开直播设备,对着屏幕说道:“观众朋友们,我们在雍正朝的旅程即将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陪伴,接下来,我们将前往下一个时代,你们想让我们去哪里呢?”

屏幕上的弹幕再次刷了起来,各种建议层出不穷。

【去唐朝吧!想看大唐盛世!】

【我想去明朝,看看朱元璋是怎么打天下的】

【还是去三国吧,乱世出英雄,肯定很精彩】

晏辰看着阿楚,笑着说道:“看来大家的热情很高啊,那我们就根据投票结果,去下一个时代看看吧。”

铁蛋启动了时空穿梭程序,熟悉的失重感再次袭来,阿楚和晏辰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养心殿中,只留下雍正站在那里,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久久没有离去。

当阿楚和晏辰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站在一片繁华的街道上,周围的建筑古色古香,行人穿着宽大的长袍,街上的店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派热闹的景象。

“这里是……”阿楚有些疑惑。

铁蛋的声音响起:“已到达目标时代,唐朝,开元盛世,长安城。”

阿楚和晏辰相视一笑,新的旅程,开始了。

他们沿着朱雀大街漫步,看着周围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好奇,长安城果然名不虚传,气势恢宏,繁华热闹,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壮观。

就在这时,前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群官兵正在追赶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慌不择路,正好撞在了晏辰的身上。

“对不起,对不起。”年轻人连忙道歉,然后继续往前跑。

官兵们追了上来,为首的校尉看到晏辰和阿楚,厉声问道:“你们看到一个穿青色长袍的年轻人跑过去了吗?”

晏辰指了指前面的巷子,“往那边跑了。”

校尉说了声谢谢,带着官兵追了过去。

阿楚看着年轻人消失的方向,疑惑地问道:“他犯了什么事?”

铁蛋扫描了一下,“检测到他身上有一份密信,内容是关于节度使安禄山谋反的计划。”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没想到刚到唐朝,就遇到了这么大的事情。

“看来,我们在唐朝的旅程,也不会平静啊。”晏辰说道。

阿楚点点头,打开直播设备,“观众朋友们,我们已经到达开元盛世的长安城了,刚一来就遇到了一件大事,安禄山要谋反,我们该怎么办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屏幕上的弹幕瞬间沸腾了,新的冒险,又开始了。

他们决定先找到那个年轻人,了解更多关于安禄山谋反的信息,铁蛋根据年轻人的气息,很快就锁定了他的位置,在城南的一处破庙里。

阿楚和晏辰赶到破庙时,看到那个年轻人正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看到他们进来,吓得连忙往后缩,“你们是谁?”

“我们是来帮你的。”阿楚说道,“我们知道你有安禄山谋反的证据,如果你相信我们,就把证据给我们,我们可以帮你交给皇上。”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份密信,“这是我在安禄山的书房里偷看到的,他计划在明年正月十五起兵谋反,已经联络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节度使。”

晏辰接过密信,打开一看,上面的内容果然如年轻人所说,他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安禄山的势力这么大,三镇节度使都听他的?”

“是的,安禄山在北方经营多年,势力根深蒂固,很多将领都是他的亲信。”年轻人说道,“我本来想把密信交给京兆尹,没想到刚出门就被安禄山的人发现了,他们到处追杀我。”

阿楚安慰道:“别担心,有我们在,一定能把密信交给皇上的。”

他们带着年轻人离开了破庙,找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安顿下来,然后开始商量如何把密信交给唐玄宗。

“唐玄宗现在沉迷享乐,不理朝政,很多奏折都交给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处理,而杨国忠和安禄山是死对头,把密信交给杨国忠,他肯定会想办法对付安禄山。”晏辰分析道。

阿楚点点头,“但杨国忠也不是什么好人,他会不会利用这件事排除异己,甚至故意激化矛盾?”

“有可能,但现在这是唯一的办法了,总不能让安禄山的阴谋得逞。”晏辰说道,“我们可以先把密信交给杨国忠,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有什么不妥的举动,我们再想别的办法。”

第二天,晏辰伪装成一个商人,带着密信来到了杨国忠的府邸,求见杨国忠。

杨国忠听说有商人求见,本来不想理会,但听说有关于安禄山的重要消息,立刻接见了他。

晏辰将密信交给杨国忠,杨国忠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铁青,“好个安禄山,竟敢谋反!”

他看向晏辰,“你是怎么得到这封密信的?”

“小人是一个行商,偶然在安禄山的辖区听到这个消息,觉得事关重大,就想办法弄到了密信,交给大人处理。”晏辰编了一个理由。

杨国忠点了点头,“好,你做得很好,这是赏你的。”他让人拿来一袋银子,递给晏辰,“你可以走了,这件事我会处理的。”

晏辰接过银子,说了声谢谢,然后离开了杨国忠的府邸。

回到住处,他把情况告诉了阿楚和年轻人,阿楚有些担心,“杨国忠真的会把密信交给皇上吗?”

“不好说,杨国忠和安禄山不和,他很可能会利用这件事打击安禄山,但也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隐瞒不报,或者故意拖延时间。”晏辰说道,“我们必须时刻关注他的动向。”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一直在暗中观察杨国忠的动静,发现他并没有把密信交给唐玄宗,而是召集了自己的亲信,不知道在密谋什么。

“看来我们猜对了,杨国忠果然想利用这件事为自己谋利。”阿楚说道,“这样下去,安禄山的谋反计划很可能会成功,我们必须想办法把密信直接交给唐玄宗。”

但唐玄宗深居宫中,身边有很多杨国忠的亲信,想要直接见到他并不容易,他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当时,李白正在长安,深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赏识,或许可以通过李白见到唐玄宗。

他们找到了李白的住处,当时李白正在喝酒,看到他们进来,醉醺醺地问道:“你们是谁?找我何事?”

阿楚说明了来意,“李大人,我们有关于安禄山谋反的重要证据,想通过您交给皇上,但杨国忠扣押了密信,不肯上报,还请您帮忙。”

李白听到安禄山要谋反,顿时清醒了不少,“竟有此事?杨国忠竟敢如此大胆!”

他沉思片刻,“好吧,我可以帮你们,但皇上现在很少上朝,大部分时间都在华清池和杨贵妃享乐,想要见到他并不容易,不过后天皇上要在宫中设宴,招待群臣,我可以趁机把密信交给皇上。”

阿楚和晏辰连忙道谢,“多谢李大人帮忙。”

李白摆摆手,“不用谢,这是关乎大唐安危的大事,我岂能坐视不理。”

后天很快就到了,李白果然在宴会上找到了机会,将密信交给了唐玄宗,唐玄宗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安禄山……他竟敢背叛朕!”

杨贵妃在一旁看到唐玄宗生气,连忙安慰道:“皇上息怒,或许这只是有人造谣,陷害安禄山呢?”

唐玄宗的怒气消了一些,“爱妃说得有道理,安禄山一向对朕忠心耿耿,怎么会谋反呢?”

小主,

李白连忙说道:“皇上,此事非同小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派人去调查一下为好。”

唐玄宗想了想,点了点头,“好吧,就派宦官辅璆琳去范阳,探查一下安禄山的动静。”

然而,唐玄宗没有想到,辅璆琳早就被安禄山收买了,他到了范阳后,收了安禄山的重金和美女,回来后就对唐玄宗说,安禄山对大唐忠心耿耿,绝无谋反之意,那些都是杨国忠编造的谣言。

唐玄宗本来就对安禄山存有一丝信任,听了辅璆琳的话,更加不相信安禄山会谋反,甚至斥责了李白,说他不该轻信谣言。

李白无奈,只能把情况告诉了阿楚和晏辰,“皇上被安禄山蒙蔽了,看来这件事很难办了。”

阿楚和晏辰都很失望,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另想对策,“既然皇上不信,我们就自己想办法阻止安禄山,至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阴谋,做好防备。”

他们开始在长安城内散布安禄山要谋反的消息,虽然很多人不信,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警惕,尤其是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暗中做准备。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正月十五,安禄山果然在范阳起兵谋反,以“清君侧,诛杨国忠”为名,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河北诸郡望风而降,叛军很快就占领了洛阳,逼近长安。

唐玄宗这才相信安禄山真的谋反了,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杨国忠建议唐玄宗逃往四川,因为四川是他的势力范围。

唐玄宗犹豫不决,这时,阿楚和晏辰找到了他,“皇上,不能逃往四川,四川地势险要,一旦进去,就很难再出来了,而且杨国忠在四川经营多年,皇上到了那里,很可能会被他控制。”

“那依你们之见,朕该去哪里?”唐玄宗问道。

“应该坚守长安,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安禄山虽然势大,但不得人心,只要我们坚守待援,一定能打败他。”晏辰说道。

但唐玄宗已经被叛军吓破了胆,根本听不进去他们的建议,最终还是决定逃往四川。

阿楚和晏辰无奈,只能跟着唐玄宗的队伍一起出发,他们知道,历史上的安史之乱给大唐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们必须想办法减轻这场灾难的影响。

队伍走到马嵬坡时,士兵们又累又饿,怨气冲天,认为是杨国忠导致了这场叛乱,纷纷要求诛杀杨国忠。

杨国忠吓得躲在唐玄宗的銮驾里不敢出来,士兵们见状,一拥而上,杀死了杨国忠,然后又包围了唐玄宗的銮驾,要求处死杨贵妃,否则就不前进。

唐玄宗舍不得杨贵妃,但在士兵们的压力下,最终还是赐死了杨贵妃,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马嵬坡之变”。

阿楚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真是红颜祸水啊,不过杨贵妃也挺可怜的。”

晏辰叹了口气,“这就是历史的无奈,我们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尽量减少损失。”

他们跟着唐玄宗继续向四川进发,一路上,不断有百姓流离失所,叛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阿楚和晏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又无能为力。

到达四川后,唐玄宗整日郁郁寡欢,不理朝政,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就是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唐肃宗即位后,积极组织兵马抗击叛军,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率领唐军奋勇作战,逐渐收复了一些失地。

阿楚和晏辰决定离开唐玄宗,去投奔唐肃宗,帮助他平定叛乱,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灵武,见到了唐肃宗。

唐肃宗听说他们来自未来,还知道安史之乱的结局,非常高兴,立刻重用了他们,让他们参与军事决策。

在阿楚和晏辰的帮助下,唐肃宗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唐军屡战屡胜,很快就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杀死,史思明最终也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杀死,安史之乱在持续了八年之后,终于被平定了。

虽然大唐的国力因为这场叛乱受到了严重的削弱,由盛转衰,但终究还是保住了江山,阿楚和晏辰知道,他们已经尽力了。

他们向唐肃宗辞行,唐肃宗不舍地说道:“多谢你们的帮助,如果没有你们,大唐可能就真的灭亡了,你们真的要走吗?”

“是的,皇上,我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阿楚说道,“希望您能励精图治,重振大唐雄风。”

唐肃宗点了点头,“朕会的,你们放心吧。”

阿楚打开直播设备,对着屏幕说道:“观众朋友们,我们在唐朝的旅程也结束了,接下来,你们想让我们去哪里呢?”

屏幕上的弹幕再次刷了起来,新的时代,新的冒险,等待着他们去探索。

铁蛋启动了时空穿梭程序,阿楚和晏辰的身影再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不知道下一个时代会遇到什么,但他们知道,只要彼此在一起,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无论是繁华的盛世,还是动荡的乱世,他们都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见证历史,去影响历史,去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而那些曾经被他们帮助过的皇帝和百姓,也会在历史的尘埃中,记住有两个来自未来的陌生人,为他们的时代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阿楚和晏辰的旅程还在继续,他们的故事,也将在不同的时代,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