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高超的机械设计,这般火力密集的釜船,仅需十名船员便能高效运作——
他们既要负责驾驶、观测、发射火炮,还得精通电报收发与小型机械维修,单兵作战能力更是不可或缺,个个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全能型精锐。
别以为这些苛刻要求会筛掉大部分人,实际上符合标准的候选人多到数不清——
挂甲屯历经多次密集的军事培训与技能考核,单是排除快速反应队和专职卫兵,能达到釜船船员综合要求的,就至少有五万人,随便挑选便能组成一支令人生畏的水下突袭舰队。
建工局在韩赞周的严令之下,每次挂甲屯组织军事培训都积极响应、全员参与。
原本建工局只有一万名精通营造的太监,后来工部工匠家族陆续带着手艺加入,规模已扩充到两万多人。
这群人不仅本职的建筑营造活儿做得精妙绝伦,军事能力更是相当扎实——
毕竟常年在外奔波搞工程建设,翻山越岭是常事,难免遭遇山匪流寇的骚扰劫掠,早就练出了遇事不慌、自己想办法解决的硬本事,拼杀起来丝毫不输正规军。
神谕会的传教士培训,更是把军事考核当成重中之重的硬指标:
能说会道、传播教义只是基本要求,更得有实打实保护教民的实力。
及格线不算高,却足够实用硬核——
必须能凭一己之力(无论斗智斗勇、用计谋还是靠武力,不限手段)消灭三百人左右的山匪团伙,没这本事,根本没资格单独出门传教,只能留在教区做辅助工作。
不光是研究院的研究员、助理和护卫队要定期参加高强度军事培训,就连各科德高望重的教授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