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特意留了丈许见方的空地,八个方向的磁石数量和大小各不相同。
细究起来,竟是完完全全照着后天八卦的数理来的——
坎一(北方)摆了1块大磁石,坤二(西南方)摆了2块中磁石,震三(东方)摆了3块小磁石,巽四(东南方)摆了4块小磁石,中五(中央)空着对应“土”,乾六(西北方)摆了6块中磁石,兑七(西方)摆了7块小磁石,艮八(东北方)摆了8块小磁石,离九(南方)摆了9块大磁石,每个方位磁石的总重量,都和对应的卦数暗暗相合,分毫不差。
等磁石大体摆得差不多,建工工匠们按宗师的要求撤出了场地,把后续校准角度、调整间距的细活,交给了宗师们带在身边的弟子。
这些堪舆弟子没一个外人,不是宗师的子侄,就是孙辈,连沾亲带故的女婿都少见。
倒不是他们故意敝帚自珍藏着手艺,而是打嘉靖朝起,皇帝就把堪舆传承给固化了:
当年通过风水科举考中的状元、进士,大多进了钦天监任职,他们的后代也多要承袭父业入钦天监,一代传一代,就是为了确保皇室营建帝陵、宫殿时,能有信得过、知根知底的人负责勘测,免得被外人动了手脚。
到了万历朝,堪舆师又多了项苦差事——
替朝廷绘制全国舆图。
可这舆图绘制,偏偏成了许多风水大族的催命符:
那会儿没有能飞天的器械,只能靠绑着十几个火盆的巨大孔明灯,用粗麻绳拉索固定着勉强升空,让舆师趴在灯架上,临空描记山川地形。
最要命的是,孔明灯没有靠谱的降落方式,全靠风势和灯油多少估算,常常等灯油燃尽,热气不足,整个灯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带着人往下坠,多少经验丰富的舆师就这么摔得粉身碎骨。
曾经祖孙几代都在钦天监任职的风水大族,也跟着一个个人才凋零,渐渐没落下去。
不得不说大明堪舆家族没落,就是由于万历时期的《大明海内堪舆万国全图》绘制造成的。
朱有建能一步步从普通皇帝走到圣皇之位,最初的根基正是他画出了完整的坤界舆图与日星系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