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化和刘吹水离开西苑时,天下殿尚未竣工,自然没踏进过天下殿的大门,对里面那些靠光线、身份牌启动的机关门道更是一窍不通。
两人性子本就直来直去,没那么多弯弯绕,在他们眼里,圣皇留下的设计自有道理,研究院的教授们又都是行家,怎么安排他们就怎么遵旨照做,主打就是一个绝对听话、绝不拖后腿——
别说是拆通道里的支撑板来搭架子,就算是让他们连夜去山外扛木料、搬器械,只要是为了破解秘密的正事,他们也绝不会含糊半句,更不会偷工减料。
没一会儿,通道两侧用来防止坍塌的支撑板就被护卫们间隔着拆了下来,几个人抬着厚实的波浪板,稳稳送进神秘空间里搭架子。
这活儿远征军和蓄塘队熟得不能再熟,新型的簧片波浪排盾板本就设计得精巧,拆装都不用费大力气,板上的榫卯结构对准卡口轻轻一扣,“咔嗒”一声就稳稳锁死,根本不需要额外用铁钉、扣件固定。
不过半炷香的功夫,几座一人高、能稳稳架住射灯的木架就立得整整齐齐,连晃动都不带晃一下的。
研究团队这次带来的射灯足足有二十多盏,铜制灯身沉甸甸的,光柱亮度还能拧着灯座调节,要凑齐宋应星需要的光源条件自然不难。
几个年轻研究员踩着木架横杆爬上去,手里捏着小铜镜反复微调角度,指尖时不时碰一下灯头,很快就把光柱的大小、范围都校准好——
每道光束的光斑都圆得规整,刚好完整覆盖一处三角区,连最边缘的尖角都没漏着半点。
当十二处三角区同时被光柱裹住,昏暗的空间里瞬间亮了不少,众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天顶,连大气都不敢喘。
可预想中的机关启动声、岩壁震动都没出现,一切依旧是老样子。
谁料众人非但没觉得失望,反而都悄悄松了口气——
本来就没指望一次就成功,研究本就是在试错里摸门道,多试一种方法,就多排除一个错误可能,接下来再顺着古籍找其他对策就是,总比原地打转强。
就在宋应星看着天顶微微摇头,嘴唇动了动准备开口说“先下来,咱们换个思路”时,天顶突然传来“咔嗒、咔嗒”的机械转动声——
那声音裹着岩石的厚重感,沉闷又规律,在安静得能听见呼吸的空间里格外清晰。
众人还没从这突如其来的动静里反应过来,就见天顶的巨石从正中央缓缓裂开一道细缝,紧接着,一根根正方体柱体从缝里慢悠悠垂落,悬在半空中稳稳停住,连晃都没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