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嗣的又何止是郡王?
连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都逃不过:
明武宗朱厚照、明熹宗朱由校两位皇帝,都因没有儿子而断了血脉,最后只能从旁支宗室里挑选继承人。
连皇家都这样,普通藩王的子嗣艰难,就更可想而知了。
拿清朝的人口数据一对比,更能说明大明宗室人口的水分——
清初时,旗人连带着家眷总共才五十万人,历经两百六十年到清末,也只增长到二百五十万,算下来只增长了五倍;
而清初的皇室宗亲人口,最初只有一千七百人,到清末也才增至八万人,增长了四十七倍,这已经是沾了和平年代与医疗稍好的光。
再回头看大明:
洪武年间,皇室宗亲满打满算就五十八人;
过了三十年到永乐年间,也才涨到一百二十七人,仅是清初宗室初始人口的十三分之一。
这样的基数,再加上历代战乱、夭折、绝嗣的损耗,增长速度又慢得可怜,凭什么到明末就被传成“超过百万”?
就算往多了说有两万人,估计都掺了极大的水分,把远支宗亲、甚至沾点边的旁系都算进去了。
到乾德二年时,经过之前的战乱与整顿,皇室宗亲还剩下两千人;
等将来南方的叛乱被平定,那些依附弘光政权的宗室要么被处置,要么因罪除籍,最终能剩下一千人,恐怕都算不错的结果了——
这数字,跟“百万”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