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目光扫过殿内的大臣,定下了一条百年不变的政策,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世界这么大,总有城池因你精彩!
朕希望百年之后,大明的版图上,能有无数以忠臣、能臣、巧匠命名的地方,让他们的功绩,跟着土地一起流传下去。”
他指着殿上悬挂的大明界图摹本,指尖轻轻划过那些尚是空白的疆域,语气里满是憧憬:
“你们看,界图上大明现有疆域之外,还有海量未开拓的土地。
将来这些地方能建成几十万座城池,还能修几百万座水利、交通工程,建几千万座城门——
每一处都能以有功之臣的名字命名,让他们的功绩跟着地名一起,代代流传后世。”
说到兴起,皇帝还随手举了个例子,笑着说:
“就像咱们现在常去的八里庄,当初只是皇庄按‘离城八里’的地域随口取的名,太普通了。
以后这里改成‘鲁有林镇’,既简单又明确,旁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大明重工的核心所在地,也能让鲁总监主持重工、改良器械的功劳,被更多人记住。”
站在殿侧的鲁总监听完这话,激动得双手紧紧攥成拳头,指节泛白,连手腕都不小心捏得发肿,脸上却满是抑制不住的欣喜——
对他来说,能让自己的名字和大明重工牢牢绑定,随着地名传之后世,这是比金银赏赐、官阶晋升更珍贵的荣耀,是对他毕生心血的最大认可。
皇帝又接着补充道:
“就算将来城池数量有限,不够封赏,可城池之下还有无数镇子、庄子、村落,甚至是桥梁、渡口,这些都能用来命名。”
他顿了顿,话里藏着更深的考量,
“而且以后每一个命名的地方,都要在地方志里附上说明文字,详细介绍命名者的生平、为大明做的贡献与成就。
这份荣誉,仅次于在京城功勋台立碑,是朕对臣子实打实的肯定。”
在场的内臣和工匠们都心里透亮:
对他们而言,能在功勋台立碑、受万民瞻仰,依旧是此生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