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群架事件,无线电报(五)

有线电报受线路限制,铺设困难且易损坏,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比如在边疆地区,地形复杂,铺设线缆难度极大,而无线电报只需一台设备,就能轻松跨越山川阻隔,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

朱有建深知其中利害,于是把无线电报的重要性跟鲁有林细细讲了一番。

鲁总监一听,瞬间恍然大悟,不仅立刻意识到无线电报能在各处通用的普适性,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边塞,只要有合适的设备,都能实现通讯;

更敏锐地摸清了“增强收报信号能力”才是当下攻克无线电报技术的关键所在。

他雷厉风行,没半分耽搁,当场就把“放大信号”立成专项课题,在研究院相关科室发布下去。

鲁有林心里十分清楚,研究院里藏龙卧虎,汇聚着不少大匠级人才。

这些人研究领域繁杂,从材料学、机械制造到合金铸造,各不相同,却个个在自己的领域钻研至深、技术精专。

论当下的技术实力,远胜过还在成长的朱慈炤。

他倒不看轻朱慈炤,反倒笃定这孩子天赋异禀,将来必能成长为“匠祖”级别的人物,只是眼下还需在一次次实验、一回回失败中积累经验,不断打磨自己。

除此之外,鲁有林还把电池的现有研究成果一并发布到研究院各科室,特意叮嘱要请院里的材料、物理领域大才们帮忙精进——

核心就一个明确要求:

“小而满”。

“小”是要缩小体积,方便随身携带;

“满”是要保证电量充足、续航稳定。

毕竟以后收发报机得和电池配套使用,要是电池做得跟半人高的木箱似的,又沉又占地方,携带起来太不方便,再好的通讯机器,也没法在野外、战舰这些场景派上用场。

这么一捋,倒显出几分戏剧性的巧合来:

要是没有朱徽媤带着那群小萝卜头在旁起哄教唆,李雷闪和朱慈炤的人吵不起来,自然也闹不出斗殴的动静,更惊动不了皇帝来工坊;

那“铜线断了却收到信号”的意外,也就不会被朱有建捕捉到,无线电报的苗头恐怕就被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