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总算反应过来关键所在:
崇祯年号止于十七年,而大明皇帝的年号向来是终身制,无论在位多久都只用一个年号,年号更替的唯一原因,只能是先帝驾崩。
马士英先前怕是把“乾德”当成了新朝年号,以为崇祯皇帝早已不在,大明早已覆灭。
更让她琢磨出些门道的是文书细节:
兵部调令一般不会加“大明”二字,只有圣旨才会写明“大明乾德元年”。
这规矩的由来,还是当年万历皇帝与文官集团角力的后遗症——
万历皇帝在文书中加“大明”二字,意在强调“朕即国家”;
文官集团却坚持不加,暗指“天下非朱家一人之天下”。
后来天启皇帝任用阉党,却没深究这层关节,便将这习惯延续了下来;
到了崇祯时期,皇帝事必躬亲,连朝堂行文都亲自过问,反倒没人再留意这些细枝末节。
偏偏马士英对这些旧例敏感,见调令上“大明乾德”四字,才惊觉自己先前的猜测全错,巨大的情绪落差让他瞬间崩溃。
马士英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出身武将世家却转做文职。
当年万历皇帝心情正好,没让他等补缺,直接安排进南直隶户部做主事。
天启年间他官运亨通,一路从知州升到知府,顺风顺水。
只是在明亡前,他还没熬到尚书级别的高位,自然接触不到文官集团与皇帝那些深层的权力博弈细节。
皇帝驾崩、年号更改本是常事,可这次年号更替竟没通传天下,在马士英看来只有一种可能:
新皇帝与前朝皇帝并非一脉相承——
这分明是改朝换代的迹象!
他会认定朝廷已经投降,并非凭空臆想。
崇祯末期的朝堂早已被东林党把持,陈演被戏称“不做事阁老”,魏德藻是“纸糊阁老”,个个尸位素餐。
都察院为了排挤他,竟把堂堂兵部右侍郎、五镇总督调去徐州管旧城清淤!
手下无可用之兵,职权被架空到这种地步,难道不是朝廷已被奸人掌控的明证?
高杰在一旁听得心头发紧,暗自嘀咕:若是当年那个追得自己上天入地的仇人当了皇帝,自己哪还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