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愈的奏章和鸿胪寺安插在互市上的探子送来的公文不约而同地送到了三省。
两份文件在宰相们手里转了一圈,最后落在了葛栩的手里。
“朝廷现在全力准备和象同的作战事宜,暂时不宜在东北大动刀兵!”狄浔开口道。
“互市那边的情况很好,高车人对我大虞的好感大增,那支联合巡防骑兵里的高车人,应该都已经将自己当成大虞的兵了。”田秋道,“这样很好,润物细无声一样向高车渗透,等大虞将来和高车开战,就压根不需要担心没有向导了。”
“辽王殿下的奏章,要驳回吗?”武橡开口道。
“还是送到两仪殿吧,让陛下驳回好一些,我们驳回去的话,殿下的面子不太好看。”葛栩道。
苏授见状暗暗松了口气。
鸿胪寺的那封公文就没必要送两仪殿了,没达到那个规格。
很快,苏愈的奏章就送到了两仪殿。
沐津看到这封奏章时已经是半个时辰后了。
看完后,沐津很是无语,这位老太傅,真的人老心不老,才干退一次袭击,就想着大举进兵。可问题是,钱粮没问题,人呢?
一想起大虞现在缺人的情况,沐津只好将这封奏章打了个红叉驳回。
不过,沐津还是写了封手谕,手谕里没有太多废话,就是东北那边只要没到国战的地步,苏愈就不用写奏章回来了,全让他自己作主。
沐津这封手谕到了三省,宰相们看了都很无语,但却又很感动。因为这份信重,沐津对他们也有,最典型的就是葛栩。
葛栩作为尚书令,三省之首,几乎可以和以前百官之首的丞相差不多了。
这些年,葛栩牵头的政策在沐津那里就没有驳回的,基本上是上午报上去,快的盏茶时间就批复了,慢的也是吃完午饭后没多久就批准了。
当然,葛栩的许多政策也确实不错,最典型的就是在公文和奏章上面的改革。葛栩太讨厌老式公文和奏章里各种引经据典,就搞了个改革,那就是公文奏章的内容必须精炼,什么引经据典全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