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科技赋能:智慧防伪

“我们已经锁定了几个主要的假冒产品集散地,以及几个疑似的生产窝点!”技术部负责人兴奋地向苏夏汇报,“这些窝点大多位于省城周边的一些城乡结合部,或者偏远地区,非常隐蔽。”

苏夏看着这些数据,心中燃起了希望。她知道,仅仅依靠技术和宣传,是无法彻底清除这些毒瘤的。她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来终结这场假货之战。

她看向顾琰,眼中带着一丝求助。她知道,顾琰拥有她所不了解的能量,或许只有他,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苏记美食的【防伪溯源技术】上线后,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假冒伪劣产品的阴影。消费者通过官方APP扫描二维码,不仅能鉴别真伪,还能追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极大地增强了对苏记美食的信任。

然而,正如顾琰所预料的,那些不法分子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很快发现,苏记美食的防伪系统并非简单的二维码,其背后复杂的区块链技术让他们难以复制。于是,他们将重心转向了“山寨”和“欺骗”。

他们开始制作更加精美的假冒包装,甚至模仿苏记美食的广告风格,在一些小城市和线上平台进行销售。他们还利用信息差,专门欺骗那些对科技不敏感,或者对苏记美食品牌了解不深的外地消费者。

“苏总,我们发现,一些假冒的‘蕴灵果酱’在北方某省的市场流通非常广,很多当地的经销商也被蒙骗了。”运营总监汇报。

“还有,我们发现一个伪造的苏记美食官网,上面发布的菜单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价格也低得离谱!”公关部负责人补充道。

苏夏的心情沉重。她知道,这场“打假战”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和艰巨。这些制假售假的团伙,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产业链,从生产、包装、运输到销售,分工明确,组织严密。

通过【防伪溯源技术】的数据分析,苏夏的团队已经锁定了数个大型的假冒伪劣产品生产窝点和重要的分销网络。这些窝点大多隐藏在偏远的郊区或废弃厂房内,甚至有些跨境生产。

“这些窝点,我们自己的人很难靠近,更别说取证了。”苏夏对顾琰说,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我们已经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部门报案了,但他们说需要更多确凿的证据,而且跨区域执法难度很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深知,这些不法分子背后,很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保护伞。普通的报案,往往难以触及问题的核心。

顾琰听着苏夏的汇报,眉头渐渐锁紧。他知道,现在不是讲究“商业手段”的时候了。面对这种有组织、大规模的犯罪行为,必须动用更强硬的力量。

“这些证据,我会想办法让它们变得‘确凿’。”顾琰的声音低沉,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光。

苏夏看着他,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她知道顾琰背景不凡,但她从未真正了解过他到底拥有怎样的能量。她只知道,每当她遇到无法解决的危机时,他总能像神兵天降一般,为她扫清障碍。

“顾琰,你……”苏夏想问,但又不知从何问起。

顾琰轻轻握住她的手,给予她无声的安慰。“相信我,我会解决这些问题。你只需要专注于你的品牌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