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B。叶可南在心里给它标上了代号。作为云天3号与人体基因匹配的核心部件,这个手环内部封装着纳米级的基因传感器,能在0.3秒内完成使用者的DNA序列比对,是防止虫洞能量场对人体造成损伤的关键屏障。
母亲深夜在书房拿这个做什么?
叶可南的目光聚焦在“母亲”的手上。林月瞳有个习惯,每次拿起这个手环,都会先用指腹轻轻擦拭表面的指纹传感器,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初生的婴儿——这个动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是2.3秒,力度曲线呈现平滑的波浪形。
但眼前的“母亲”,手指的动作却带着一种近乎粗暴的决绝。
她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手环内侧的边缘,指甲几乎要嵌进金属缝隙里,另一只手拿着一把微型螺丝刀,以一个精准的45度角撬动着什么。那不是拆卸,更像是一种破坏性的剥离。叶可南甚至能通过光线的反射,看到手环表面出现了一道细微的划痕——这在现实中是绝不可能发生的,母亲对这个装置的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她的那些诺贝尔奖提名证书。
键盘敲击声再次响起。“母亲”侧身走向书桌,叶可南的视线捕捉到了她敲击键盘的手指。
节奏。
这是叶可南建立的“家庭行为轨迹模型”中最核心的参数之一。他曾用三个月时间,记录家人敲击键盘的间隔、力度、手指交替频率,建立了一套独一无二的“行为指纹”。母亲的敲击模式是典型的“双峰型”,在输入英文和数字时会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节奏,间隔波动范围在0.2-0.8秒之间,带着生物特有的随机性。
而此刻,“母亲”的每一次敲击,间隔都稳定在0.4秒,力度均匀得像机器校准过,指尖起落的角度误差不超过1度。这不是人类的行为模式,更像是一段被编译好的程序在执行指令。
叶可南的大脑飞速运转,将眼前的信息输入模型:异常的光线、非典型的时间点、违背习惯的动作、机械性的行为节奏……计算结果显示,“此人是林月瞳”的概率正在急剧下降,已经跌破了30%的置信区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这时,“母亲”似乎完成了操作,转过身来。
叶可南的呼吸瞬间停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