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李岩挥剑指向骚动的儒生,百工署匠人竟从车架暗格里抽出竹简,上面画满人像:"各位昨夜在铁匠铺打造刻刀时,可曾想过,匠籍册子早记下你们的掌纹?"
淳于越看着被押解的弟子,突然注意到李岩手中木匣打开——里面竟是《鲁论语》的隶书抄本,每一页边角都用朱砂画着奇怪符号。他猛然想起,半月前鲁国驿站突然换了驿卒,那些人总在深夜用炭笔在竹简上涂画,原来竟是...
"这是文字速记法。"李岩抖开一幅三丈长卷,上面用三十七个符号拼出"书同文,车同轨","从今往后,大秦的基层官吏不需精通大篆,只需记住这些符号,便可日行千里传递公文。淳于博士,你说这是毁了文明,还是让文明长了翅膀?"
人群中突然挤出个灰衣少年,怀里抱着被药水腐蚀一半的碑石:"大人!我认得这些符号!去年在咸阳当学徒,工头就是用这个教我们记账的!"少年翻开衣襟,胸前刺着的速记符号与长卷上一模一样——那是百工署匠人独有的标记。
淳于越感到一阵眩晕。他终于明白,为何最近三个月,鲁地的商贾突然不再使用大篆契约,为何连酒肆的价目表都悄悄换成了简体字。原来李岩根本不是要强行推行小篆,而是用更便捷的速记法,从根基上瓦解了大篆的实用价值。
"大人!不好了!"正当此时,一名驿卒浑身是血冲开人群,"齐地儒生聚众焚烧郡县官署,说要...要护我大周文字!"
李岩却突然轻笑,从袖中取出一卷发黄的帛书:"淳于博士,你可知这是什么?"帛书上赫然是周武王灭商时的甲骨文手札,"朕派史官考证过,大篆本就是西岐文字与东夷蝌蚪文的杂糅。如今推行小篆,不过是让文字重回夏商周一脉相承的正途——难道博士想让天下人,永远困在列国文字的迷宫里?"
淳于越盯着帛书上的文字,突然发现每个字的结构都暗合《说文解字》的部首,与小篆别无二致。他忽然想起,三年前李岩在咸阳宫召集天下书吏,说是编纂字书,原来早就在为今日铺路。
"传朕旨意。"李岩甩袖指向孔庙前的残碑,"此碑改刻《秦鲁通商诏》,用隶书与速记符号双文并刻。即日起,鲁国学子若能在三个月内精通速记法,可直接入太学深造——无论出身贵贱。"
话音未落,人群中已有寒门子弟跪地叩谢。淳于越看着那些曾经只能在孔庙外偷听讲学的少年,突然发现自己手中的刻刀,不知何时已被换成了速记符号的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