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珀护边:辽东金疮秘药神话录
楔子
明万历初年,辽东辽阳东南山的矿洞深处,总泛着淡淡的墨色光。矿工老石世代在此采挖煤石,却对洞壁上偶尔出现的“黑亮石”格外留意——这石头比煤重,敲碎后断面光滑,握在手里虽凉,却能在寒夜里透出微弱的暖光,山民叫它“墨玉珀”,只当是没用的矿石,唯有老石觉得,这石头或许藏着不凡的用处。
这年深冬,矿洞突发坍塌,老石的小腿被落石砸伤,皮肉裂开三寸长的口子,鲜血顺着裤管往下淌,在雪地上冻成暗红的冰碴。同行的矿工慌了,想用布条包扎,却怎么也止不住血。老石疼得意识模糊,手在口袋里乱摸,竟摸到一块前些日子捡的“墨玉珀”,他颤抖着敲碎,将黑色的碎末撒在伤口上。
不过片刻,伤口的血竟慢慢止住了。老石缓过劲来,看着伤口处泛着微光的黑珀末,忽然悟到:这不是普通的石头,是能救命的“金疮药”!他把剩下的黑珀小心收好,伤愈后便带着碎末去山里的村落,教山民们遇创伤时用它止血。那时的辽东,战事渐起,山民猎户常受创伤,老石的法子像山风一样传开,却没一字记录——这藏在矿洞与山林里的实践,为后来《辽东志》的“金疮秘药”记载,埋下了最质朴的伏笔。
上卷·黑珀凝锋:辽东护边的实践之章
第一回 军卒箭伤·黑珀瞬止战地血
万历三年,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军驻守辽阳,抵御蒙古部落的袭扰。军营里的年轻军卒王小五,在一次突袭战中,被蒙古兵的狼牙箭射中左臂,箭头虽拔出,伤口却像小泉一样往外冒血,染红了甲胄,脉象浮数——这是“金疮出血、气随血脱”之症,若不及时止血,怕是要因失血过多殒命。
军医张老头急得满头汗,用了军中常备的乳香末敷伤口,血却仍止不住。王小五的同乡、曾在辽阳山里采矿的老兵老赵,忽然想起老石教的法子,急忙对张老头说:“张军医,我有个法子,用黑珀末试试,比乳香管用!”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几块黑色的碎珀——这是他离家时老石送的,说能在战场上救命。
张老头半信半疑,却也没别的办法,只好让老赵赶紧碾珀。老赵用青铜臼快速将黑珀碾成细粉,粉末黑中泛着微光,撒在王小五的伤口上时,还带着一丝凉意。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原本汩汩流血的伤口,竟真的止住了血;又过了半个时辰,伤口周围的红肿也消了些。张老头凑过去看,惊讶地说:“这黑珀竟有如此奇效!比乳香快多了,还没见留瘀的迹象。”
老赵笑着解释:“山里的老石说,这黑珀性坚,止血还不留瘀,敷上后伤口好得快。”张老头便让王小五每日换一次黑珀末,又开了些清热解毒的草药煎服,防止伤口感染。到了第三日,王小五的伤口已结了淡黑色的痂,按上去不疼,再过几日,痂皮脱落,竟没留下明显的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