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自断后路

十国风华 洱月 1106 字 25天前

刘仁赡僵立在原地,背对着众人,肩膀微微颤抖,却始终没有回头。边镐看着他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老将军这一刀,斩的是儿子,更是自己的心头肉,可为了寿春的军心,为了南唐的忠义,他别无选择。

议事厅内再次陷入死寂,只有烛火跳动的声音,映着刘仁赡孤单而决绝的身影,为这座困守的城池,添了几分悲壮与沉重。

……

李重进的中军帐内,两份密函平铺在案上,烛火的光映着纸上的墨字,也映着他沉凝的神色。左侧军报写着“紫金山前锋寨已破,杨骏率军占据寨垒,南唐残部退守紫金山大营”,右侧则是“寿春城内,刘仁赡斩子刘崇谏于城头,示众三日以明军法”——两条消息一前一后送到,像两块石头,重重压在他心头。

他拿起两份密函,反复看了几遍,最终放下纸张,靠在椅背上,长长叹了一口气,声音里满是复杂的感慨:“看来,这刘仁赡是要自断后路啊……”

身旁的参军翟守珣闻言,凑上前道:“将军,刘仁赡斩亲子以立军威,无非是想稳住寿春军心,可寿春粮尽已十月,就算他手段再硬,怕也撑不了多久。如今咱们又拿下了紫金山前锋寨,李景达的援军被拦在半路,寿春已成孤城,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时间问题?”

李重进摇了摇头,指尖轻轻敲击着案面,叹了一口气:“你不懂刘仁赡。此人一生征战,最是刚烈,他斩了刘崇谏,不仅是立威,更是断了自己的念想——连亲子都能舍,还有什么不能舍的?他这是在告诉所有人,寿春守得住要守,守不住,他也要陪着城池一起亡,断了自己和手下任何‘投降’‘潜逃’的后路。”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紫金山的密函上:“再说紫金山,杨骏与赵匡胤这二人都是猛将,一战之下,竟然只破了前锋寨,虽说李景达的援军少了一道屏障,可若不能尽快彻底击溃紫金山的援军,等刘仁赡在寿春硬撑到援军靠近,咱们这几个月的围困,就白费了。”

翟守珣点头应道:“将军所言极是。那咱们是否要增兵紫金山,协助杨将军尽快拿下中军寨?”

李重进沉吟片刻,起身走到帐口,望着城外的夜色:“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时间,增兵是必须的,但不是现在。先让杨骏与赵匡胤稳住前锋寨,至于寿春……刘仁赡想自断后路死守,咱们就偏不让他如愿。传令下去,明日起,放缓对寿春的攻城节奏,只派小股兵力佯攻,耗着他的锐气,等紫金山那边有了结果,再全力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