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演练“夜战识旗”,杨骏命人将各色令旗在暮色中举起,让士卒辨识旗语并做出反应。有老兵抱怨:“打仗靠的是力气,认这些花花绿绿的旗子作甚?”
赵匡胤闻言,取过一面黑色令旗挥动,身后铁骑营瞬间熄灭火把,隐入阴影。他沉声道:“当年高平夜袭,若不是北汉兵不识我军‘偃旗’之令,怎会被我两千骑冲溃大营?”老兵们闻言默然,再看令旗时,眼神多了几分敬畏。
杨骏望着这一幕,对赵匡胤道:“你看,士卒不怕严苛,怕的是不知为何而练。就像烧煤,得让他们知道,通孔是为了通风,掺黄土是为了耐烧——练队列是为了齐进退,练协同是为了互护持,练识旗是为了知进退,道理讲透了,他们才肯用心。”
日暮时,杨骏命人抬来十口新锻的铁锅,架在煤炉上,锅中煮着热气腾腾的肉粥。“今日表现最优的三个班,各加一碗肉!”他高声道,“往后,练得好,便吃得好;立了功,便赏得多——这就是殿前司的规矩!”
士卒们欢呼声响彻沙场,连最年长的老兵也直了直腰板。杨骏知道,练兵不仅是练筋骨,更是练心气——当他们看到汗水能换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到规矩能让队伍更有战力,这殿前军的根基,才算真正扎下了。
高台上,炊烟与旌旗共舞,远处的开封城已亮起灯火。赵匡胤忽然笑道:“照此练下去,不出三月,便是北汉倾国来犯,我也有底气让他们有来无回。”
杨骏望着渐次归营的队伍,眼中映着煤炉的火光:“不止如此。我要让这沙场的练兵声,变成敲碎五代积弊的锤子——让天下人知道,大周的禁军,不再是骄兵,是能护国安民的锐士。”
夜色渐浓,练兵场的篝火却越烧越旺,映照着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这些士兵们稚嫩的脸庞无一不是对战功的渴求!
……
侍卫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