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三朝大监韩仁礼

李景源接着道:“你眼界浅了,居一地而困,看到的东西不多。别待在甘州了,去其他州走走,去一趟麓山,去趟琅琊书简湖,再去趟江南十二书院,如果有时间去蜀地看看,荀青衣虽然没甚风骨,蜀地风貌可见他执棋有力。

等你走完大衡十三州后,再写一篇谏疏。”

徐典脊犹豫一下,道:“草民会认真考虑。”

赵高冷哼道:“殿下发话,你不立马答应,还做考虑。穷儒,我发现你胆子是真不小。”

李景源摆摆手,让赵高不要说话,平声静气道:“此事于你而言,确实是大事,好好考虑是应该的。”

徐典脊跪地叩谢。

李景源对赵高说道:“那些儒生还未走远,派一骑送他过去吧。”

赵高点头,吩咐罗网送徐典脊离开。

赵高这时问道:“殿下很看重这穷儒?”

李景源看了一眼谏疏,笑道:“就这份谏疏而言,比张蒯写的有力度。字里行间是个法家苗子,只是眼界浅了些,若是能有着眼大衡的大局观,或是个治国能手。”

赵高了然道:“所以殿下让他周游十三州,补上这份眼界。”

李景源淡淡道:“如是他能周游大衡,即便没补上眼界,光是这份气魄和毅力,将来也是可造之才。”

徐典脊一看就是穷苦出身,这般人周游只能是以腿丈量。若真能走遍全国,其毅力之坚定已超过世上九成人。

赵高又道:“我观他的手不是书生手,平日里没少劳作,刚才他没有立马答应,或许是家中有隐情。”

李景源点点头,平静道:“查查吧,若真有隐情,悄悄地出手,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赵高疑问道:“为何不让他知道,殿下小施恩泽,他定会感恩戴德。”

李景源淡淡说了句:“非物自外者,自中生于心。”

赵高皱眉道:“老奴依稀记得这句话出自礼记祭统说,意思好像是有些事不能靠外物推动,还得靠内心自发而为。”

李景源点头笑道:“只有他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决定周游十三州,才有意义,才能用心开眼界。若是他不愿走出去,将来成就有限,我又何必在乎他的感恩戴德。”

赵高赞叹道:“殿下高明。”

李景源笑而不语,吃完剩下三碗面,让赵高给了十三文钱。

一碗三文,两碗五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