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督师自支 难 难 难

世人只见他督师北境的赫赫威名,却少有人知,他背后的苦处,早已深如寒渊。

卢象升抵达真定时,北境战局已然糜烂。清军铁骑破关而入,一路烧杀劫掠,直逼真定府。崇祯帝虽任命卢象升总督天下勤王兵,却又在杨嗣昌、高起潜等人的影响下,对主战主和摇摆不定,这也给了地方官吏敷衍塞责的借口。

保定巡抚张其平自始至终对卢象升的军事部署阳奉阴违,卢象升要调兵布防,他以“防区划分”为由推诿;卢象升要整肃军纪,他以“地方安抚”为由阻挠。两人同在真定城,却形同水火,张其平深知卢象升主战立场与杨嗣昌的和谈主张相悖,便暗中迎合内阁之意,处处给卢象升制造障碍,妄图逼迫其妥协。

更让卢象升心力交瘁的,是地方官吏的集体抵制。真定府及周边州县的官员们,心中盘算的从不是如何退敌,而是如何避免自家治下的百姓“受供应之苦”。

在他们看来,卢象升的军队不过是过境的“客兵”,清军来去如风,若为了供应军队而耗尽地方财力,日后百姓流离失所,丢官罢职的是自己。

于是,从府尹到县令,一个个阳奉阴违,对卢象升的粮饷征集令置若罔闻。有的以“仓储空虚”为由推脱,有的干脆紧闭城门,拒绝军队入城筹措物资,更有甚者,暗中勾结乡绅,藏匿粮草,任由前线将士饥寒交迫。

卢象升也曾一次次放下督师的身段,亲赴各州县晓谕利害,言辞恳切地诉说前线的危急。

他告诉官吏们,“城破之日,玉石俱焚,今日之供应,实为保他日之安宁”,可这些话在地方官吏听来,不过是危言耸听的空话。他们只看到眼前的粮草损耗,看不到清军铁蹄下的家破人亡;只在乎自己的乌纱帽,不在乎国家的存亡。

卢象升奔走于风雪之中,甲胄上结满了冰碴,喉咙因反复劝说而沙哑,却始终换不来一丝一毫的粮饷支援。

他站在州县的衙门外,听着里面传来的丝竹之声,再想想军中将士的惨状,心中的悲凉与愤懑几乎将他淹没。谁能体会他的苦处?上有君命难违,下有将士嗷嗷待哺,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同僚掣肘,这位一心报国的忠臣,竟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

文士许德士在自己的《戎车日记》中对当时卢象升部的惨状有过真切记载:“人马骨立,弱者立而就死,强者铤而走险,皆不可知矣。七尺微躯,不敢自有”。短短数语,道尽了卢象升军队的绝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