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幼麟初吼

“在下贾逵,见过主家。”老人缓缓地躬身行礼,动作不紧不慢,显得不卑不亢。

卓青麟见状,连忙上前一步,扶起老人,说道:“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起。今后榕湖乡就拜托先生了。”他的语气诚恳而郑重,仿佛将整个榕湖乡的未来都寄托在了这位老人身上。

贾逵微微一笑,点头道:“主家客气了。”他直起身来,放下手中的毛笔,目光自然而然地扫过墙上的舆图。

这舆图绘制得极为精细,不仅标注了山川河流、城镇村落,甚至连一些小路和桥梁都清晰可见。贾逵的目光在舆图上缓缓移动,最后停留在榕湖乡的位置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榕湖乡临水而建,若能疏浚河道,发展水运,不出三年,必成商贸重镇。”贾逵的声音平静而自信,仿佛他已经看到了榕湖乡未来的繁荣景象。

卓青麟闻言,顺着贾逵的目光望去,只见舆图上的榕湖乡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之中。而这片土地,正是南楚的版图。

南楚的版图在舆图上显得异常庞大,它占据了江南行省三分之一的土地。然而,这庞大的疆域却并非浑然一体,而是像一个由无数碎片拼成的拼图。每个加盟势力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利益,彼此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如何让这些碎片真正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成了摆在所有南楚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麟哥儿!"贾敏突然凑过来,眼中闪烁着八卦的光芒,"盘山村的关彩儿可威风了!她竟然召唤到了大刀关胜,听说那红脸汉子跪在地上叫姑祖奶奶时,全村人都笑疯了!"

夜幕缓缓降临,榕湖乡的灯光如点点繁星般逐渐亮起,与芦沽湖中的倒影交相辉映,仿佛将整个夜空都映照在了湖面上。卓青麟静静地站在湖边,凝视着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心中的思绪却早已飘向了远方。

他深知南楚的北方边境已经延伸到了大江南岸,水上的威胁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在头顶,随时都可能落下。周边的各个政权对南楚的崛起既忌惮又眼红,表面上虽维持着和平,暗地里却风起云涌,明争暗斗不断。

而在南楚内部,各势力对内阁权力的争夺也愈发激烈,政治舞台上的角力此起彼伏,让人眼花缭乱。在这样一个波澜诡谲的局面下,要想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发展好自家的事业,绝非易事。

然而,就在此时,贾逵的出现却如同一道曙光,给卓青麟带来了新的希望。贾逵的才华和能力让卓青麟深感钦佩,他相信贾逵定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崭露头角,为自己所用。

想到这里,卓青麟不禁感叹贾敏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她不仅为自己引荐了贾逵这样的人才,更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若是下次还有机会,一定要让贾敏再来,说不定还能将她那两个国公老祖也一并招来,那可真是赢麻了。

卓青麟紧紧握住腰间的唐刀,那刀柄冰冷的触感透过他的手掌,仿佛能将他全身的血液都凝结。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夜晚的凉意,远处村口的篝火在夜空中摇曳,宛如点点星火,给这片黑暗的世界带来一丝微弱的光明。

南楚,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此刻正展现在卓青麟的眼前。这里有热血、有梦想、有希望,当然也有隐藏在暗处的危机。然而,卓青麟毫不畏惧,他坚信只要所有人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幼麟嘶吼,那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仿佛要震动九天。这是卓青麟内心的呼喊,也是他对未来的期许。他知道,自家的未来就像这浩瀚的芦沽湖一样,既蕴藏着无限的可能,也暗藏着未知的风浪。

但无论前方等待他的是多少艰难险阻,卓青麟都毫不退缩。他将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探索这片土地,去书写属于他自己的辉煌篇章。

而远在交河县的暮秋总带着几分潮湿,卓家四合院的青石板上凝着薄薄水雾。

洪凌波跪在正堂蒲团上,怀中襁褓里的孩子正发出细微的呢喃,她鬓角的碎发被泪水浸湿,贴在苍白的脸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