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分裂的罗马和地中海的新生

公元123年,罗马陷入内战!

而地中海海权的失去,让各个沿海领地不得不再次做出选择,继续追随罗马,就要面对华夏国海军的全面封锁,城市开始快速衰败;选择华夏,则城邦的经济体系开始快速恢复,越来越繁荣。

公元123年到124年,地中海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华夏国的使者们穿梭于各个城邦之间,如同和平的使者,带来了新的秩序与希望。与此同时,古塔率领的海军沿着海岸线航行,接收着一个又一个城邦的投降。这些城邦,曾经在罗马的阴影下艰难生存,如今却在华夏的影响下看到了新的曙光。

离开海洋,离开资源交换,离开渔业资源,这些地中海城邦很难独自生存和发展。罗马从未真正整合过这些城市,它只是将它们视为殖民地,从未统一过语言、度量衡和官吏体系。罗马的存在,更像是一个拿着武器闯入别人家庭的收税者,索取资源,却从未真正给予。

雅典的学者们在后来的评价中,深刻地指出了罗马与华夏的本质区别。他们认为,罗马的文明是落后的,它不具备吸收和消化希腊与埃及文明的能力。罗马如同一只松鼠,吃进去了一颗石头,却无法真正吸收和消化更高等级的文明,拉出来的还是那颗石头。

而华夏则不同,他们一来就统一了文字、语言和度量衡,以一种包容的姿态对待各个族群,甚至以公民的态度接纳他们。这种真正可怕的高等级文明,让雅典的学者们感到敬畏。

“他们才是真正可怕的文明,他们真的能够消化石头,而且非常有耐心和包容心。”这是雅典学者对华夏文明的最终评价。华夏的统治者们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逐步建立起统一的秩序。他们没有强迫,没有压迫,而是通过文化的传播和制度的建立,让各个城邦自愿融入新的体系。

在华夏的影响下,地中海地区第一次进入了文字统一的进程。这种统一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更是思想和文化上的融合。华夏的使者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手工业工艺和治理理念,这些城邦的人民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他们不再为生存而挣扎,而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文化和教育。

古塔的海军并没有带来战争和破坏,而是带来了和平与秩序。他们接受了城邦的投降,但并没有剥夺它们的自由。相反,他们帮助这些城邦建立起自己的大匠师制度,让它们能够在新的秩序下自主发展。这种包容和尊重,让地中海的人民对华夏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中海地区的各个城邦逐渐融入了华夏的体系。他们开始使用统一的文字,接受统一的法律,享受统一的贸易体系带来的便利。这种新的秩序并没有让他们失去自我,而是让他们在更高的平台上重新定义了自己。

罗马的统治曾经让地中海的人民感到窒息,而华夏的出现则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罗马的文明无法消化更高等级的文明,而华夏则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吸收和融合了希腊、埃及以及其他地中海文明的精华。这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让地中海地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雅典的学者们在叹息中也看到了未来。他们知道,华夏的文明将会在地中海地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他们也明白,罗马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华夏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埃及的学者们,站在尼罗河畔,他们在遥望数万人在重新挖掘运河,这让他们感动,罗马人和希腊人从来都不在乎建设,可华夏帝国一来就投入巨资,开启了重新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大型工程。一位埃及学者说道:“他们不是过客,他们拥有作为法老的雄心和资格”。

在古埃及时代,连接红海与地中海的运河曾是埃及法老们的一项宏伟构想。据历史记载,最早提出这一设想的是第十二王朝的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他希望借助运河巩固贸易并促进东西方的交通,但这一计划并未完全实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后来,法老尼科二世在公元前610年重新启动了运河工程。他成功地将尼罗河与苦湖相连,但未能将运河延伸至红海。

随后,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公元前510年继续这项工程,但运河仅在尼罗河的洪水季节才能通航。

直到托勒密二世时期(公元前285年),运河才最终完成,成功连接了尼罗河与红海。

运河的修建不仅促进了埃及与阿拉伯之间的贸易往来,还为埃及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运河的维护逐渐被忽视,最终因风沙堆积和政治因素而被废弃。

现在,当数百台机械,数万工人被召集,整个埃及都被轰动了。埃及各地的学者,云集到尼罗河沿岸,他们在目睹埃及的重生,一位伟大法老继承人的重生!

在尼罗河畔的金色沙滩上,阳光将大地温暖,十几位埃及学者盘腿而坐,他们身披亚麻长袍,头戴象征智慧的花冠,手中握着芦苇笔,面前铺满了泛黄的草纸。这里是文明的摇篮,是古老智慧的传承之地。他们围坐在一起,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敬畏。

“我的朋友们,我们经历了希腊的征服,也走过了罗马的掠夺,走过一段接着一段黑暗时代。”一位年长的学者开口了,他的声音中带着岁月的沧桑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如今,华夏帝国的工匠们来到了这里,他们在古老国王的水道上重新开启了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工程。这是埃及的重生,是比肩法老的功绩。”

其他学者纷纷点头,他们的目光中闪烁着对华夏智慧的敬意和对埃及未来的希望。一位年轻的学者接着说道:“是的,希腊和罗马的统治者们从未真正理解这片土地,他们只是掠夺者,他们从来都不是埃及人,也从未为埃及带来过真正的繁荣和荣耀。而华夏人,他们带着和平与智慧,用双手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们开始用芦苇笔在草纸上书写,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尼罗河的低语,诉说着古老与新生的交织。他们共同创作的诗歌,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缓缓展开:

“在尼罗河的怀抱,

古老的埃及流下了热泪,

岁月的风沙掩埋了往昔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