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王徵走出班中,作揖道:
“启禀陛下,为保障营造所需,各水泥厂正加紧生产,年底前还将新开三处水泥窑。
辽西方面,于奕正已领人前往宁远,将于松岭山脉合适之处新开水泥窑,之后锦州至金州一带亦将先后开窑!”
“科学院诸卿辛苦了!”
“臣等份内之事,臣多谢陛下!”
缓了缓,王徵再度拱手:
“陛下,现臣等正在研制碎石机床和水泥包装纸机床,均以蒸汽机为动力。
拥有此两物后,可大大提高制作砂石速度,水泥也可告别散装,更利于运输。
目前臣已取得些许心得,尚在试验改进阶段,预计年底前可定型量产碎石机,造纸机床争取明年初取得突破!”
“果真?”
“千真万确!”
“那朕改天得去看看!”
“臣求之不得!”
崇祯欣喜的同时露出惊讶。
他想到了蒸汽机,也想到了水泥,可就是没想到过碎石机,更没联想到包装水泥的袋子。
大明要大兴土木这些东西太重要了,从一到一百很容易,从零到一却无比艰难。
蒸汽机就相当于那个代表起步的一,有了那玩意儿就好比打开潘多拉盒子。
工业革命不是喊口号,需要千千万看似不起眼之物,待催生到一定程度时,会爆发出令人难以想象的能量。
而科学院在没有他提示下懂得自行积极探索,华夏人民智慧真不是吹的。
“爱卿要钱要人尽管开口,切不可默默无闻!”
“臣谨记!”
其实用不着王徵提,崇祯从来就没少过科学院一分钱。
科研资金一直都是由内帑出,那是内帑开销中最大的一笔,不过随着各项政策革新推进,过不了多久便用不着内帑出钱了。
制造局生产的器物现在还是配给划拨制,今后改成自负盈亏的话,妥妥印钞机衙门。
“宋侍郎!”
“臣在!”
听了王徵的汇报,崇祯自然还得问一问宋应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除了要大兴土木,百姓的肚皮同等重要。
“不知今年官地产出会如何?”
“回陛下,不出意外收获巨大!”
“哦,说来让朕和诸位爱卿都听听。”
“是!”
清了清嗓子,宋应星高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