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玄跟着父亲走进山洞,只见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古籍和账本。从盐业经营到矿产开采,从丝绸织造到茶叶贸易,沈家数代人的经商智慧都浓缩在这些泛黄的纸页中。
"这些,才是我们沈家最宝贵的财富。"沈万堂拿起一本《商道秘要》,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朝廷可以夺走我们的产业,却夺不走我们的智慧。只要这些还在,沈家就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沈清玄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心中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白,父亲所谓的"忠顺",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在看似臣服的表象下,沈家的根须早已深深扎入江南的土壤,只待春风化雨,便能破土而出。
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十年。北方战事渐息,朝廷开始重视民生,江南的商业逐渐复苏。此时的沈家,虽然不复往日的显赫,却也在悄无声息中恢复了元气。沈清玄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凭借着漕运船队和那些尘封的商业秘籍,一步步重建着沈家的商业版图。
这一天,沈清玄正在书房中核算账目,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喧哗。他皱了皱眉,起身走出书房,只见管家神色慌张地跑了过来:"少爷,不好了!朝廷派钦差来了,说是要查抄我们的漕运船队!"
沈清玄心中一沉,但很快便镇定下来。他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无论遇到什么变故,都要记住'忠顺'二字。但忠顺并非盲从,要懂得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钦差大人端坐正堂,面色阴沉。他此次南下,名为巡查漕运,实则是为自己敛财。许多富商已经暗中打点,唯有沈家迟迟没有动静,这让钦差颇为不满。
"沈公子,"钦差呷了一口茶,不紧不慢地说道,"听闻你家的漕运船队近来生意兴隆,却为何迟迟不上缴赋税?莫非是想抗旨不成?"
沈清玄不卑不亢地回答:"钦差大人明察,我沈家向来奉公守法,不敢有丝毫懈怠。只是近来水患频发,漕运受阻,所以赋税才迟了几日。不过今日税款已经备齐,还请大人过目。"
说着,沈清玄示意管家呈上一个厚厚的账本。钦差翻开账本,只见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笔收入和支出,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他本想找茬,却发现无懈可击,不禁有些失望。
就在这时,沈清玄忽然轻声说道:"大人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我家后院新酿了一些青梅酒,不如大人移步后院,品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