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玉罗刹伏诛后的影响

2.生存空间的挤压:在一些被地方势力严密控制的行业和区域,何玉凤的存在可能曾迫使这些势力做出某种程度的让步,让底层民众有微薄的生存空间。例如,某个码头被恶势力垄断,只允许他们的人干活,工钱极低。何玉凤可能出面打跑了头目,使得更多苦力能在此讨生活。她死后,恶势力会迅速重新掌控码头,不仅原来的苦力可能被赶走或遭受更残酷的剥削,甚至可能因为“曾与玉罗刹有关联”而被彻底排斥在外。

3.议价能力的完全丧失:何玉凤的威慑力,让一些底层民众在面对压迫时有了一丝虚无缥缈的“底气”,或者说,让压迫者有所顾忌。她死后,这种顾忌荡然无存。民众在面对剥削和不公时,连最后一点象征性的反抗勇气(可能仅仅是小声抱怨)都将失去,只能任人宰割。他们的议价能力降为零,只能接受任何苛刻的条件。

三、 司法求助渠道的彻底堵塞与二次伤害

在那个时代,底层民众本就难以获得公正的司法保护。何玉凤的“私刑”虽不合法,却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司法不公留下的空白,给了一些人“讨回公道”的幻想。她死后,这条路彻底断绝,而本就腐败的官府,可能成为压迫者的帮凶。

1.投诉无门,反遭构陷:当受迫害的民众试图向官府申诉时,他们会发现:

官府不作为:许多官员本身就与地方豪强勾结,或畏惧其势力,对民众的申诉会百般推诿,甚至直接拒绝受理。“‘玉罗刹’的余孽也敢来告状?滚出去!”

官府乱作为:更坏的情况是,官员会与豪强联手,将申诉者定为“玉罗刹同党”,或干脆索要巨额贿赂,不给便将其治罪。本想寻求正义,结果却陷入更深的泥潭。

2.“玉罗刹关联者”的污名化:官府为了彰显“功绩”和“铲除余孽”的决心,可能会对所有与何玉凤有过哪怕一丝一毫“关联”(无论主动被动,无论是否属实)的人进行排查和“清洗”。这种清洗往往伴随着株连和滥捕,无数无辜者会因此受到牵连,被打上“匪类”的标签,永世不得翻身。他们不仅要承受物质上的损失,更要背负精神上的枷锁,在邻里的指指点点和鄙夷中艰难求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 精神支柱的崩塌与未来希望的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