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最先给出理由。
“陛下,豫章、徽、京淮道以及秦岭以南受旱十分严重,但那四个州现在就是烧红的铁锅,您不妨试想一下,在烧红的铁锅上浇上一桶水会有什么情形?”
沈仙佑迟疑道:“水汽?”
“那么水汽之中呢?还有铁锅会变成什么样子?”
说到这,沈仙佑就已经明白了。
地面等同于铁锅,而这么一浇,百病丛生,还会导致地形变化,进而引发地动。
到时候可就好玩了。
一边旱灾、一边洪灾、一边瘟疫、一边地动,这完全可以拖垮朝廷。
沈仙佑便问道:“两位卿家有何高见?”
钦天监监正说:“陛下,此乃臣与工部尚书齐大人的折子,请陛下过目。”
沈仙佑阅览过后,大体上是改造京淮道,把原来的玄京水道挖穿通至秦州,引淮河水入秦,秦州旱情可解,而在解决徽州旱情的同时,还能避免洪灾威胁,而豫章州那边则可以靠引流襄州的三江之水来解决。
这个策略的前提是不缺水源。弊端在于旱灾后期需要花费巨额财政来修建一千多个堤坝来治水。
好处也不只是在眼前,会让南方漕运变得更加畅通,若是以后再遇到旱灾,哪怕不看老天爷的脸色,都能让这几块地方五谷丰登。
沈仙佑大体上同意,但具体推进事宜,得看自己的管家婆萧灵珍。
整体上改建水道,看似铺的摊子很大,好就好在其中诸多工程在祥武年间就已经铺开了,萧灵珍迅速与户部、工部做出了一个财政预算,还是需要一千六百万两白银。
因为包括了修建堤坝,这个数额让沈仙佑能够接受。
可要同时推进朝廷近期的大事,也就是祭地大典,就得支出两千万了,好在不是一次性掏出去的。
当天夜里,沈仙佑见到朱卿,带着开玩笑地意味说道:“首辅大人,你这条命可真值钱,四百万的祭地大典,就是为了保住你。”
“四个州受灾,解决起来也才一千六百万。”
“你这条命,抵得上一个州!”
朱卿却是微微一笑:“陛下,现在看来,祭天大典不用办了,那四百万完全可以用在改造京淮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