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让碳基芯片在终端站住脚,占全球三成市场——现在,就是冲刺的时候。
从1%蹦到10%,十倍增长,谁看了不心热?
接下来,是三倍跳涨。听着吓人,可咱国内自己就吃掉全球三成芯片需求——还不算出口的。
但光靠自己不够。得把刀,插进对手的后背。
“臧总,最近确实来了不少海外询价单,”于惊鸿开口,“但对方全指着要7nm的顶尖设备。”
“汤董早有明令:非联盟企业,不准卖最顶配的炭基光刻机。只能给14nm以上的。”
“所以我没急着回,怕乱了自家盘子,伤了盟友利益。”
这话一出,底下有人点头。
7nm的光刻机,那是王牌,是底线。
当年阿麦斯怎么卡国内脖子的?不就靠这招?制程卡死你,永远上不了高端台面。
“于总做得对。”臧小花点头,“7nm和14nm,国外一块钱都不卖。但28nm以上,尤其是40nm、55nm的,给我砸进去。”
“国外还在硅基里打转,像老牛拉车。想撬动这铁板一块的格局?光靠咱自己憋着不行——得从里面往外爆,两条腿走路。”
“于总,下周一前,给我一份详细的海外扩张计划书,别整虚的,要数据、要路线、要节点。”
她轻轻点头,示意说完了。
紧接着,她声音压低,字字清晰:
“还有一件事,比光刻机还关键——校企合作,必须立刻启动。”
话音一落,全场静了两秒。
这玩意儿?在欧美早玩烂了,可在咱这,连个正经试点都没见着。
这种合作,说白了就两种路子:要么学校跟企业一起教人,要么俩方一块搞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