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南下,擒龙!

“不错。”

卢正林点了点头,接着便也没有丝毫犹豫,随意一挥衣袖,带剑起身,对郑均道:“你既然来了,那这里就交给你了,老夫这几个月来消耗的元气足够多了,虽然老夫大限将至,只余三四十年的寿命可活,但也不想现在就死,便回去休养了。”

说罢,卢正林便再度嘱托道:“这秦逆不简单,你可小心。”

“多谢卢前辈这些日子代为照料、统兵了,郑某愿以神京起誓,卢氏子弟永世富贵,血脉传承,然谋逆不宥。”郑均真挚道。

卢正林,确实帮了大忙。

若非他代替自己盯着秦王,就这三个月的功夫,还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子呢。

而听到了郑均的话语,卢正林只是轻轻一笑,张口道:“不灭族便好,剩下的都随你吧。”

说罢,卢正林已然踏出大帐,望周遭天色,旋即化为青色小剑,一路朝着北方呼啸而去,转瞬间便消失在视野之中。

而望着消失的卢正林,郑均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

李恂?

神武皇帝血脉?

酷似当年的神武皇帝?

既然如此,那自己就要南下,擒龙!

看看这位酷似神武皇帝的秦王,究竟如何!

只不过唯一的问题是,其余诸王会不会来驰援秦王。

尤其是最近的楚王。

……

秋老虎猎猎,楚州郢都城中,楚王李宏端坐于明堂之上,左右之列皆是楚州各地文武大臣,他望着手中的玉帛,望向左右,忽然道:“这郑均是什么意思?将我这年幼无知的侄孙李丰送来作甚?”

春生侯李丰,乃是永昌皇帝之孙,楚王李宏压根就不记得自己的这个侄孙。

毕竟他兄弟众多,侄孙这个级别的亲戚,没有五百也有三百,谁会挨个记名呢?

而听到了楚王李宏的话语,一旁的一名消瘦谋士张口道:“大王,此乃郑均交好之计,春生侯生母,乃本州大族蒯氏,除此之外,那郑均拥立了您的侄子景王为帝,封了您节制南国九州诸兵马。”

“郑均。”

楚王李宏复念了一番郑均的名字,接着便笑道:“此人倒是有几分心计,说不得果真让他割据了一方去,威胁我李家的天下!”

而听到了楚王李宏的话语,人群之中,一名虎背熊腰的悍将站出身来,对着楚王李宏拱手翁声道:“大王可是要发兵征讨之?末将愿为先锋!”

这名将领巴不得北上讨伐郑均。

无他,楚王如今面对的压力有些大。

萧梁政权,有些厉害了。

萧梁政权除却梁帝萧銮之外,还有谢氏谢度安,王氏王茂弘、王处仲三尊元丹武圣相助!

而且,这三尊元丹武圣,不单单代表着他们自己。

谢度安,乃是南国顶级门阀谢氏当家之人。

而王茂弘、王处仲兄弟二人,乃是南国第一门阀王氏的老祖!

大周朝素来有‘北杨南王’之称,这北杨便是指北方直隶所在的京都杨氏,杨弘、杨辉皆为元丹,一门双元丹,为北方门第之首。

而南方的嘉州王氏,与杨氏相同,也是有王茂弘、王处仲两尊元丹武圣,是为南方门第之首。

京都杨氏选择辅佐魏、韩二王,而南方王氏也是毫不犹豫,选择与萧家合作,重振南国威风。

大周南北皆不同也。

前朝虞朝,皇帝便是自江州起家,鲸吞天下,乃是以南伐北,南方士族多有从龙,因此南方鼎盛。

而当今大周,皇帝则是关中人,以北征南,定鼎天下,因此南方世家多不服大周的神武皇帝,但碍于皇帝威压,只能俯首称臣。

这千八百年,南国也多行谋叛,最近的百余年前的南楚之乱,便是由此而来。

如今神武皇帝已逝,南国自然不甘于北人之下,在萧銮的振臂一呼之下,南国自然直接就反了,在南国割据。

楚王李宏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四尊元丹武圣存在的大梁王朝。

因此楚王的压力无比之大,好在南国的这三个顶级世家也并不是勠力同心,他们自然也是有争权夺利的意思。

如今萧銮虽然贵为大梁皇帝,但他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是相当于南国诸世家的盟主罢了,并不能真的凌驾于王氏、谢氏之上,因此其中也多有分歧,这才让楚王赢了一场大胜仗。

而这名出列的将领也是深知此事,他觉得自己要是继续在对南方萧梁用兵,怕是过不了多久就会战死沙场。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向北用兵,去他那据说只是半步元丹的郑均呢?

众将也是如此期待。

与其南下,和大梁王朝死磕,不如回去挑软柿子捏,等灭了郑均全据岚州之后,大家也能尽得封赏。

因此,楚州众臣看向了楚王李宏,目光期颐。

“不。”

而在这满怀期颐的目光之下,楚王李宏却重重的摇了摇头,否决了这个提议:“按兵不动,全力备战萧梁,不得北上!”

和郑均打?

楚王李宏才不会做这种事儿。

南方萧梁是死人?见到他们兵马转移向北,不知道继续进攻?

到时候岚州没拿下,楚州又没了。

自己,也便成了丧家之犬!

更何况……

郑均如今面对的,是自己的那位弟弟,秦王!

“呵,秦王……”

李宏对此,颇为不屑。

楚王李宏,也不是没有怨气的。

当年分封天下,兄弟数人尽得北方之地,而唯独自己,和父皇的侄孙一样,被封到了南国!

南国虽好,但问题在于南国世家对朝廷多有不满啊!

如今天下争霸,逐鹿于此,北国的兄弟们各个都能大展身手,只有自己被左一个萧梁、右一个陆吴给困在了楚州之地,动弹不得,无法大展身手!

对此,楚王李宏尤为不满。

尤其是这位秦王弟弟。

秦王如今不过一百四十余岁,生来便被父皇宠幸,带在身边,更是将龙兴之地关中封给了他。

这让楚王李宏这个后娘养的自然是艳羡至极。

更重要的是,秦王如今勾结妖魔,这可是出了名的,楚王李宏自然不会去碰这个。

至于让郑均得了李家的天下。

楚王李宏倒是没怎么当回事儿。

不是还有赵王、晋王在吗?看他们吧。

“汉王此番遣使而来,乃是修两国之好,本王甚是满意。”

楚王李宏深吸一口气,张口便道:“遣人赠楚州宝珠十枚,以敬汉王!楚汉自此盟好,若有再议伐汉者,立诛之!”

北方的事儿,他不管了。

管好南方的事情就好。

和郑均结盟,便能保证自己北边门户不失,便是可以了。

到最后,大不了破罐子破摔,自己也自立为帝,在南国称帝,或许还要指望郑均守望相助呢。

听到了楚王李宏的话语,楚州众臣面面相觑,不敢多言,便只能抱拳称是,各自退去。

而楚王李宏则是呼出一口气来,感到有几分心烦意乱。

……

杞州,晋王府。

晋王李伸颇为儒雅,其身着靛青云纹锦袍,腰间悬着半旧的青玉箫,指节修长的手正轻抚过书案上摊开的《楚辞集注》。

若不是身份如此,谁都想不到这位气质神似大儒的先生,竟正是天下八王之一的晋王。

昔年的他犯下大错,被太祖皇帝贬至此地,久经岁月蹉跎之后,晋王李伸也是愈发成熟了。

“王上。”

在晋王李伸面前,一个高鼻梁,看上去颇为具有异域风的微胖男子跪在晋王面前,对着晋王低声道:“已经一切准备好了,凉州李诨、陇州赵炜都已经同意了您的提议,允许您率兵过境。”

“凉州李诨甚至还愿与您约为兄弟。”

听到了这异域人的话语,晋王李伸微微点头,接着便道:“凉州牧本就是李氏族人,七千年前大乱时代,与我家分家了便是,如今凉州牧愿回归主脉,当真是极好的。”

七千年前分的家,现在自然没有任何关系了。

不过李诨毕竟是凉州牧,执掌凉州之地,也是晋王如今最需要的盟友。

认个亲戚,也无所谓。

说罢,晋王李伸复问道:“关中怎么样,关系都打通了?”

“大王,关中豪族七家,皆愿奉您为主,关中苦秦王久矣,您所谓神武皇帝正朔,若来关中,各族自是欢喜不已!”

那西域通窍武者真挚道:“另有关中梁氏家主书信于此,请您阅目。”

晋王李伸略微扫了一眼后,点了点头,似乎是颇为满意:“如此,待寡人走后,这杞州便是你的了,你将会是我大周的杞州节度使。”

“多谢大王!”

此西域人大喜过望。

而晋王李伸则是满脸忧愁,感叹万千。

“不过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寡人那位胞弟不在的情况下,希望那‘汉王郑均’多行施压,等寡人到了关中之后便可。”

晋王十分自信。

他本就是在关中待过几年,和关中的父老乡亲有着不小渊源。

如今秦王无道,自然是轮到他来接管关中了。

也借此机会,摆脱杞州这处累赘,能够让他带着精锐的十万镇西军回归中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