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祝英台就念起了谢道韫作的泰山的诗来。云: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宁,可以尽天年。”
祝英台继续说:“诗吟东岳,起首便大气磅礴。二句中的“冲”字极绘泰山逶迤而上,直刺青天之势。”
梁山伯听了,对刚刚祝英台说的此诗释义道:“谢道韫以“寂寞幽以玄“乃是对泰山最高赞美之情。才女站于高山之际,也触发了自己身世之感。”
梁山伯又说道:“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乃是因景动情;作者是质问时运造化为何使她屡遭流离,非泛泛之笔。”
祝英台听到梁山伯对谢道韫的《秦山吟》进行如此清晰的释解,对梁山伯其文才很是赞扬肯定,于是说道:“山伯兄对《泰山吟》这首诗的解义,非常透彻,文才不见一般呀。”
祝英台又说道:“不如你我以秋月为题,我们二人各做一篇文章以见其金玉之差别?”
梁山伯听到祝英台这番提议,欣然同意,于是说:“英台建议甚是。”
“那我帮你先磨墨吧。”
祝英台于是帮梁山伯研磨墨块。
晋朝时期使用的墨以?松烟墨?为主,制作工艺已较为成熟,墨锭形态多为螺形或梃形(握子状)。
晋代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谈道:“其墨取店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制作需取松木烟炱与鹿胶等原料,工艺包括炼烟、和料、成型等步骤。墨锭质地坚硬如玉,色泽黑润,落纸不褪色且带有松香味。
话回正题,祝英台帮梁山伯磨墨的时候,梁山伯在烛光下看见祝英台的右耳的耳垂处长着一颗朱砂痣。在烛光的照耀下,梁山伯不知道为何感到祝英台的耳朵有一些可爱的韵味。
祝英台察觉到梁山伯看自己的眼光,于是语气缓缓地问道:“山伯兄,为何这样看着我?我耳朵上可没挂什么黄金珠宝。”
梁山伯禁不住脱口而出道:“看英台右耳垂,生着一颗宛若花钿一般的朱砂红痣,不知道为何感觉弟显得几分娇态。”
欲知祝英台如何回复,请看下章节分解。